【第三次创业之我见】78级校友李宗明:弘扬成大人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

26.03.2014  15:45
   

作为成都大学外语系的首届毕业生,我离开母校已有32年。但是这许多年来,我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她,因为是她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是她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发了我的求学热情,塑就了我不畏坎坷,不轻言放弃,在逆境中敢于勇往直前的性格,我对她深怀感激和崇敬。

 

1978年12月下旬,尚在西岭雪山深处的出江煤矿当工人的我,接到了初创的成都大学外语系的录取通知书,我为自己终于能够离开工作7年多的深山老林,有机会步入高等院校的广阔天地而欣喜若狂。

然而,当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到达学校报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堂堂一所大学,咋会设在那宽仅3米多,长不过百余米,路面坎坷不平的小巷中的一个古旧大院里?听一旁的同学说,那里曾经是成都市教师进修学校,是成都大学暂时借用的校园。眼见同学们闹哄哄地挤在两个狭小的窗口报到,院里的几幢教学楼又显得那么斑驳陈旧,强烈的失望从我心底升起:这叫啥大学啊?还不如一所正规小学嘛!

初创的成大招录的首届学生不过580多名,但由于那校园总面积仅有8亩地,院内除了几幢破旧的三层结构的教学楼外,无任何可供住宿的地方,因此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老师们全都走教,同学们全部走读。由于那教室与教室之间的隔音条件极差,不同专业的老师在讲课时互相干扰严重,老师讲得很吃力,学生听课也很困难。尽管如此,老师们对教学质量一丝不苟,同学们则一直保持着朝气蓬勃的学习激情,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丝毫不逊色于知名院校。   

当时有不少同学已经年过而立,有了家室,养家糊口是不可推卸的重任,但他们仍然坚持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就赶到学校早读,晚上要自习到10点半以后才回家。历经了“十年动乱”,大家都分外珍惜那来之不易的,能够安定学习的时光。受身边这种学习氛围的感染,我自己很快也全身心地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不再理会当时社会上对成都大学的各种偏见和冷嘲热讽。

那时我们外语系的学习条件真可谓艰苦卓绝,全系仅有两台公用的练习听力的磁带式录放机。为了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同学们都自己花钱买了当时最流行,每个售价168元的“东芝”或是“三洋”牌砖头式录放机背在身上,随时随地练习英语常用句型和口语,甚至到食堂排队买饭也在背诵单词。一些老师为了弥补学校教学设备的不足,保证教学效果,常常将自家的收录机带到课堂,帮助学生们练习语音和英语会话。

每当听说其他大学有外教授课,无论天气好坏,也无论路途远近,同学们都会尽量抽出时间赶去听课。为了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每到周末,同学们还要前往各大公园找来蓉观光旅游的外宾,争当他们的义务导游,借机向外宾学习地道的英语发音和表达方式。

 

就是靠着这种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矢志不渝,锐意进取的创业激情,36年来,成都大学排除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从最初的两系一部,学生不到600人,发展到今天有16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各类科研机构日臻完善,在校学生达到2万多人的城市型综合大学。学校也从当初借用的8亩校园,发展到现今占地2600余亩,树影婆娑,碧波荡漾,花团锦簇,鸟语悦耳,新型教学楼、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林立的美丽校园。这些年从成大毕业的学生,很多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中有政府工作人员、有知名企业的领军人物和商界风云人物、有知名高校的教授学者……他们用自己务实的作为和人生经历向世人宣告:成都大学,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成大的毕业生,绝非等闲之辈!

最近细读校史,我知道了在学校的第一、第二两个发展阶段中,成大人充分发扬了排除万难,锐意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历经了许多磨难和艰辛,才取得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年轻的成都大学,才终于在全国高校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36年时间,成都大学确实长大了。然而,就其内功、内涵、个性特征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而言,今天的成大,与人们对她的期望的确还有一定的差距。时值国家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教事业,鼓励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的当前,成大人再次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出于一个老校友对母校的热爱和关注,在此呈上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弘扬成大人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优良传统,在虚心向兄弟院校学习的同时,要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专业设置、师资力量配备等方面进一步做好相应的调配与整合。

二是在教学方面多吸取发达国家高校教育的长处及科学的授课方式,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吸收效果。

三是在专业设置方面注意扬长避短,让有变优,使强更强,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让更多优秀的学子云集成大校园。

而我们成大的外国语学院,应该说已在全省教学界有了“独领风骚”的特色,那就是我们的泰语专业教学和与泰国文化教育界的密切交流,领先一步让我们赢得了社会各界上佳的口碑。在成大迈开第三次创业步伐的今天,我认为学院还需要挖掘潜力,创造条件,扩展小语种教学,争取逐步开设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种教学,让更多有志于外语学习的学子能来就读,让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群体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外语专业人才,期待我们的学院在学校第三次创业的征途上,发挥良好的带动效应。

 

(文/李宗明,系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78级校友,原任四川省商务厅外企处处长,现任四川省商务会计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