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呈贡区回应空城:城建禁急功近利不是种白菜

04.12.2013  11:58

   云南呈贡低碳城镇化实践:让街区变小

  章轲

  2003年前,云南呈贡还是一个纯农业县。根据当年“现代新昆明”的战略,呈贡被定位为现代新昆明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新兴产业中心。

  与许多地方大拆大建不同,呈贡的城镇化却是在不断地“变小”。

  “‘小’意味着眼于人。”呈贡区委书记周峰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变小”,也是参与这个城市改造的世界规划设计大师彼得·卡尔索普设计理念的精髓。

  卡尔索普是“新城市主义”和TOD(公交为导向开发)理念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他正在中国推销他的“新城市主义”和TOD理念,并试图让快速城镇化的中国城市早早地就在他设计的“低碳、便捷、畅通、宜人”的框架下定格。

  眼下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热衷于建大马路和超大社区。“中国很多大城市都是以小汽车为主导。”卡尔索普说,而在世界范围内,所有伟大的城市,都是非常适合步行的。

  规划设计师们发现,宽大的主干道将步行环境破坏了,迫使人们只有开车出行,带来交通拥堵和污染等城市“通病”。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要布局好空间尺度更小、更合适的街区市政道路,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其设计理念必须是围绕人,而不是以汽车为中心。”卡尔索普设计事务所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尺度和布局设计合理,业态混合比例适当,很大部分的机动车出行可以由步行和自行车来代替。

  在呈贡新城的规划设计中,城市里的社区布局更像是一个排列整齐的键盘。超大街区被划分为人本尺度的传统庭院式小街区。街道变得更窄和密集,许多街道禁止机动车通行或成为步行、自行车和公交专用路。

  在这样的城市设计中,大公园变成小区内庭院和尺度小但可达性良好的公共空间,更小、更近、更安全。人们住在这样的街区里,步行可以随意通达,在小区周边配套更多的公交线路,方便社区居民更便利地出行。

  而在城市的设计与规划中,道路的布局与设计又是最为重要的。记者看到,在呈贡新城部分主干道转变成两条单行线,这两条单行线能够通过交通绿波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更好地保证小汽车的通行量,然后添加一个非机动车线路,便于快捷地疏通人流和自行车。

  “公交导向的发展模式可以支撑城市未来的快速发展。”不过,卡尔索普认为,即使未来建设多条城市轨道,也不够支撑城市对交通的需求。

  参与呈贡新城设计的规划师们认为,城市需要更多的混合业态,比如在一个以快速路等为边界的公交先导区内,应该尽可能安排不同性质但有互补性的混合用地,增加就业和居住就近平衡的可能性。

  同时,在一个小社区范围内,既有普通住宅,也有商业和小公园,人们出行500米范围内,就可以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娱乐和购物需求。而在各个就业中心和主要城区之间,建立更多的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和快速公交系统。

  据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学海介绍,2006年呈贡就制定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下称“控规”)。到2010年,该控规已经指导呈贡完成了部分项目的建设。

  “但在实践中也发现控规存在很多问题。”王学海说,而这些问题在目前国内新城规划中具有普遍性。

  这些问题包括:在地块内存在为数众多的边长300米到500米的大地块,道路网的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到5公里;对公共空间的规划不系统;核心区规划了不足10公里的快速公交线路和两条地铁线,但这些线路对核心区500米半径的覆盖率不足40%……

  2010年,在昆明市政府和呈贡区政府的支持下,呈贡拿出1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请卡尔索普设计,这块地盘成为了中国城镇化的试验场。

  “卡尔索普到呈贡主要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规划场地,更多的是形成自己理念性的东西,回到美国后再动手设计,他亲自画规划图。”能源基金会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江燕对记者说。

  更重要的一点,是将大地块划分为网格式的小地块。“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周峰越对记者说,上级有些部门不理解,连一些开发商也不理解,“地块变小后,中国的设计师不知道该怎么画了”,甚至有开发商想退地。

  但最终的规划让许多一开始接受不了小网格设计的人信服了,呈贡核心区的新控规顺利落地。就在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称“呈贡新区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

   昆明呈贡区委书记回应“空城”百万人的城市建设不是种白菜

  章轲

  偏居西南一隅的呈贡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城市化中绿色低碳新区的典范?《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了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委书记、呈贡新区工委书记周峰越。

  第一财经日报: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城镇化进程?

  周峰越: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镇化速度,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历史奇迹。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英国经历了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而我国仅用了22年(1981年~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21世纪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有两大因素,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另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

  然而,中国的城镇化在不少地区出现“冒进”的现象,许多城市只追求外表的繁荣,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等“城市病”却越来越严重。

  日报:在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各类新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呈贡新区又是如何定位的?

  周峰越:新世纪以来,国家批复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几乎每个城市和地区都试图通过建设新区来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来重新定义自己。呈贡新区的定位是成为宜居宜业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据我观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每一个十年就会出现一个标志性新区。第一个十年是深圳,属于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第二个十年则是上海浦东新区,属于金融密集型发展模式;第三个十年是天津的滨海新区,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开发模式。

  正是由于包括各类开发区,也包括国家层面的特区,以及浦东、滨海等新区,在冲破体制机制和观念束缚后,聚集经济爆发式增长,展现出了勃勃生机,发展成为囊括现代产业、现代生活和现代都市的城市新区。

  一、二线城市由于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比较大,社会需求比较旺盛。而三、四线城市由于对周围的辐射和吸附能力比较有限,因此在新区建设上应更加谨慎,不能盲目搞“冒进”,应该注意效益和质量。如近年来国内相继出现的一些城市爆出严重楼市泡沫,新区建设演变成了房地产开发,没有相应的产业支撑,最终只可能变成空城。

  日报:呈贡新区具体的开发建设模式是怎样的?

  周峰越:呈贡新区(城)的开发,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摊大饼”模式,探索线形城市发展道路。线形城市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它往往在高速公路沿线或者轨道交通沿线修建,利用灵活多变的公共交通工具,混合城郊两种生活模式,有效地减低私家车带来的噪音和污染。同时,线形城市能够有效避免放射状、网状或者环状城市不断向外扩散,防止出现“摊大饼”的情况,使得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也使得城市发展的空间更广阔。

  呈贡新区在产业发展上并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去盲目引进项目,而是依托昆明市级行政中心、云南省10所高校、地铁、中央火车站、云南白药等资源优势,有选择地招商引资,有选择 地布局建设产业园区。

  日报:有人说这些年呈贡新区(城)发展的速度并不快,与呈贡老城相比,人气不旺,到了晚上成了空城。

  周峰越:城市发展模式并不是理想化的“定位”、“选择”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创造的。建设一个新兴城市,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为在新城市生活的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这样才是最适宜人居住、最适宜人发展的新城市。因此,百万人口新城市的建设不是种白菜,几个月就有收成,而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需要20年,甚至上百年的精心经营才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