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送仙桥社区时间储蓄银行启动 存储公益服务时间

27.02.2014  16:11

                                              陈于明和她的时间银行存折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宋建琴)27日,青羊区送仙桥社区VS时间储蓄银行正式启动。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储户,存储的资金是公益服务时间,这笔存款可兑换相等的被服务时间,也可以兑换相应的物品。据了解,该社区首批储户37人,其中有一户商家。

时间银行成立 首批储户37人

69岁的陈于明,留着一头短发,说起话来音高声脆。今日一大早,陈于明就来到青羊区送仙桥社区居委会,参加送仙桥社区VS时间储蓄银行启动仪式,并成为银行的首批37位储户的其中之一。

时间储蓄银行是什么?送仙桥社区党委书记蔡伦告诉记者,这个银行由社区建立,只存储时间,并且是公益服务时间,“社区居民只要有时间做公益的,在第一次做了公益活动后,就可以在银行开户,将服务时间存入银行。”这让不少居民乐了,只听说过银行可以存钱,还不知道能存时间。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银行还会发一张存折,上面会记录着姓名、开户时间、编号,以及存入时间(小时)和支出时间(小时)。蔡伦说,这不是成都市第一家时间储蓄银行,但以前的银行因各种原因已经不再运营。

蔡伦介绍,这其实是一项公益活动,“挖掘出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的社区居民,让他们把自己多余的时间拿出来,帮助老人等需要帮助的人。”怎么样让他们持续做这项公益活动呢?蔡伦说,社区想了很久以后决定成立银行,帮志愿者把时间存起来成为储户,“储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要求被服务同等时间,也可以将时间兑换成商品,像柴米油盐一类。”另外,志愿者们还能到社区的一家电脑修理店、一家非机动车修理店、一家五金水电和一家馒头店兑换同等价值的服务和商品。

有许多人感叹,都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这个时间银行,就刚好能帮储户归纳时间。

年底有望发展120名储户 存储时间5000余小时

陈于明在退休前,做的是管理工作,平常就喜欢“管事”。退休后,陈于明又在小区任业务会主任,帮助管理自己的小区。她听说时间银行要成立时,就考虑要成为储户,“我平常时间也多,可以陪年纪更大的人聊天、帮助照料残疾人。”陈于明想得比较长远,她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并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像她一样成为储户。

陈于明所想,也正是蔡伦的下一步考虑。蔡伦分析,送仙桥社区人口逾两万人,其中十分之一是老年人、四分之一是流动人口,还有许多下岗失业人群,而这些人都是需要帮助的。但是,综合整个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也不足以为每位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足够的帮助,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动志愿者的力量。但是,几十个志愿者还太少,“到今年年底,我希望发展储户120—150人,存储时间5000—6000小时。

目前,37位储户里,平均年龄达到了55岁。连储户都以老年人为主,这是蔡伦希望改变的,“要发动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希望储户平均年龄能小一些。

新闻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人埃德加. 卡恩提出“时间银行”模式,2002年中国第一家时间银行创办,2012年成都第一家“爱心时间银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