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民间网络金融倒逼体制革新

17.01.2014  17:16
    赵永升:民间网络金融倒逼体制革新

(作者是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秘书长)

15日,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合作的“余额宝”规模突破 2500 亿元。同日,苏宁的余额理财产品“零钱宝”和腾讯微信平台的“理财通”上线,加上之前百度和网易推出的理财产品,过去一年网络金融日趋繁荣,而未来一年的竞争无疑也会更加激烈。

网络金融异军突起,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金融改革的相对滞后,及其引起的资本市场扭曲。国家对利率管控的市场化程度过低,在信贷资源配置上的僵化管理,以及在民间金融政策上长期的摇摆不定等,造成中国资本市场供求严重脱节,简言之就是“有钱的无处投,缺钱的无处借”的尴尬局面。

民众与各类机构财富积累速度加快,而传统投资渠道如股市和楼市,早过了一夜暴富或暴利时代。这样,民间金融自然就成为很多投资者的首选渠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风生水起。面对民间金融和网络金融的“逼宫”,如果不加快改革步伐,最终“官方金融”只能作壁上观。

其实,正进行史无前例“工业化”的中国,在一定时期内实施“金融压制”必不可少,其他发达经济体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但随着初级阶段工业化的基本完成,中国应对“金融压制”做出适度放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市场与资本的新要求。

一方面,尽快实现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发放的贷款,大多流向国有企业,只有约20%惠及民营企业,其中大部分又是大型驰名民企,剩下的多是中小型私营企业,他们只能靠民间资本市场甚至网络金融市场去融资。只有取消国有企业实际享有的信贷特殊地位,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才能真正解决信贷资源配置的扭曲难题。

另一方面,加快官方利率市场化步伐已刻不容缓。尽管央行已几度加大利率浮动区间,但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苏宁“零钱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为6.99%,是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0.35%的近20倍。资本是自由无边界的,因而也是无情的,这般的利差不引起巨额资本流动的浪潮才怪。

当然,在民间网络金融繁荣之际,也不可忽视其风险性。监管缺乏是首要风险。全球金融危机最早源自美国当年的“次贷危机”,其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对金融总体的自由化政策。奥巴马政府在汲取次贷危机教训时就强调,要学习中国政府对金融体制的强力监管。网络金融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相应监管法规没来得及配套跟上,虽然情有可原但着实暗藏风险。

民间网络金融的执业者,无论是阿里巴巴、苏宁还是微信,几乎没有一家是专业的金融执业机构,尽管它们选择和基金公司合作,后来针对这些业务也都成立了专门的金融公司,但金融执业经验与专业管理技能的缺失,将会给中国的民间网络金融带来潜在的风险。同时,民间网络金融的广大投资者,多数也尚属未成熟金融消费群体。

这样,一个庞大的未成熟金融产品买家群体,面对配套监管缺失的民间金融机制和执业经验缺失的民间金融卖家,繁荣背后的这三重风险不得不让人多加审慎。

民间网络金融的兴起是一件好事,国家应该给予大力扶持,同时逐步加以规范。相信民间网络金融会像一条“鲶鱼”一样,有力地刺激和推动依然在“摸石头”的中国金融体制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