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刘倩倩:新媒介时代,仰赖与警醒并行——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有感

07.09.2015  11:50


作为加拿大传播学派双星之一,麦克卢汉曾因《理解媒介》一书的问世而名声大噪,甚至一度盖过其老师、多伦多学派先驱伊尼斯,后者所著《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是传播学的经典之经典。

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的四条“奇异思想”至今影响深远:一是他首次提出了“环球村”(Global Village,也称“地球村”)的概念,电子媒介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极大地缩短了空间与时间距离,地球连为一个整体;二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可见在他看来,媒介更迭变迁的过程对社会进程的影响极为深远,但这与其承载的内容无关;三是“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论断,任何一种媒介的产生都会使人的感觉器官的平衡发生变动,产生心理和社会影响;四是关于“冷媒介”与“热媒介”概念的提出,他将清晰度低、要求受众高度参与的媒介界定为“冷媒介”,反之,将清晰度高、剥夺受众深刻参与机会的媒介称为“热媒介”。除了前三条被奉为经典的论断之外,他对于冷热媒介的划分与界定,至今仍是传播学中饱受争议的话题之一。

在这四种“振聋发聩”的思想基础之上,他于书中第二部分阐释了媒介是人的三种延伸,也可以认为是其关于媒介起源的论断:一是身体器官的延伸,如,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轮子是脚的延伸;二是人身体感官的延伸,如,口头语言是听觉的延伸,印刷品是视觉的延伸;三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特指电力时代的新媒介,如广播、电报、电话、电视等新兴媒介。他对每一种媒介的评介都有着独到的视角和观点,虽不能令人完全读懂和信服,但至少打开了一种新的解读思路。而他强调媒介及其变迁对社会变革产生的深刻影响,也是对“第三次革命”的呼应。

何道宽认为:“麦氏的精髓思想之一,是从一个奇特的角度将人的延伸(即媒介)一分为二;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一切媒介(尤其是机械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电子媒介时代,人不再是被割裂的部分,而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各器官密切配合的整体,这对当前的媒介融合趋势有积极的思考价值。

细细看来,麦克卢汉对于电子媒介的肯定,虽难免有夸大之嫌,但在新媒介已经完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面貌,社会的变革与正常运转不得不仰赖新媒介、新技术发展的今天,只能让人佩服其前瞻性与高屋建瓴。

当然,他也并非盲目乐观自大,在文中的一些地方,他也提出了自己对媒介的某些警醒,如“每一种塑造社会生活的产品,都使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媒介影响潜意识地温顺的接受,使媒介成为使用者的无墙的监狱”。媒介作为新新社会的塑造者,如果不被善加利用,不为人们警醒,最终也会成为毁灭者。正如有人说,社交新媒体泛滥的时代,人人都得了一种叫作“认知纵欲”的病,信息爆炸使人们不懂得如何筛选信息,盲目地从媒介获取一切自认为有用、可被自身吸收和接纳的讯息,人于是被讯息、被媒介麻痹,减少思考。

对周遭媒介的麻木不自知最终会束缚人类,使人类受到媒介更大程度上的奴役。这也是麦克卢汉从“麻木”理论得出的结论,人的延伸造成的新的压力迫使神经系统堵塞感知通道,否则无法承受延伸带来的强烈刺激,这种麻木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就是一种自恋。每一种新的媒介的巨大刺激都会使人类产生麻木感,而电力时代尤甚,因为它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麻木。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自恋和麻木状态中惊醒过来”。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媒介的影响,人类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决定媒介的发展方向,就像他在序言中说的:“本书的宗旨是探索技术所反映的人的延伸的轮廓,弄懂它们可以使之井井有条地为人民服务。” 

新媒介时代,是麦克卢汉口中的“两种媒介杂交或交汇的时刻”,“是发现真理和给人启示的时刻,由此产生新的媒介形式”。在这种交汇与融合的边界,我们只有一面仰赖新媒介技术的万丈光芒,一面警醒其延伸性可能带来的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才不致成为媒介技术的奴隶,从而进阶成为一个自由的、清醒的、真正的人。

 

作者简介:

刘倩倩,女,中共党员,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2015年2月-6月于台湾义守大学短期交换。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综合奖助学金,师从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汪启明教授。学术论文获第七届、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