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日报评论员文章: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

28.07.2014  05:11

——一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近日召开的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我市实际和未来发展,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全会通过的 《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精神,汇集了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和实践经验,描绘了绵阳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是指导和引领新形势下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绵阳是国家科技城,一直都是承担国家重要改革试点任务的 “试验田”。改革开放36年来,绵阳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由国家后方基地向内陆开放前沿的转变,由缺吃少穿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转折,城乡面貌发生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全国、全省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绵阳也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作为总体欠发达地区,在科学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压力很大;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形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现长治久安任重道远;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迫。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全市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军民融合为特色、转型发展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提供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科技城政策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体现绵阳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到2020年,全面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坚强保障。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动员令已经发出,进军号已然吹响,最需要的就是行动起来,落实下去。全市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和风险挑战,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