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惩治会所歪风 查查“忠实客户”
关注
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央关于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有关通知下发以来,各地纷纷开始对公园、景区内的高端会所进行排查整顿。近日,派出多路记者奔赴热门景区暗访,发现部分仍在顶风经营。
关闭公园、景区内的会所,首先是将公共场所还给公众,使其真正姓“公”。近年来,有些地方将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变为私人会所的现象屡见不鲜,原本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却经常被“游客止步”的牌子拒之门外,公园成“私园”,严重扭曲公益性质,令人深恶痛绝。这种情况虽然“低头不见抬头见”,但一经梳理,仍令人“细思恐极”。例如,在杭州景区经营的旅游配套服务企业多达1760家,消费定位较高具有会所性质的也有几十家,有的甚至在名人故居、文化遗址上大肆揽财。
其次,也是澄清吏治的需要。一些会所功能的畸变,在于权钱的苟合,跑关系、铺路子建会所的人无非是看中了权力寻租市场的巨额利益。除了公园里的违规会所,尽管有的地处郊区或者掩藏在深巷,平日里看似门庭冷落,实际上接的都是大单贵客。众多案例也说明,一些会所已经沦为“达官贵人”勾肩搭背、拜把结盟的“山头”,也成为扳倒党员干部的温床,依山傍水占尽无限风光,背后却是公权私用蝇营狗苟的肮脏。中央纪委在整治“会所中的歪风”通知中也曾提及,“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吃喝玩乐,甚至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可见,会所歪风蔓延,已经成为公职人员管理上的一个盲区,亟待治理。
防止违规会所暗度陈仓,需要管公园更要管官员。首先,对那些依旧“搬不动、关不掉、停不了”的会所,应该依规重罚。于管理者而言,往小了说是管理不善,往大里说是徇私渎职,对租用场地的会所经营者来说,所谓合同本就建立在违规基础之上,自当为损失埋单。其次,公职人员除了要清退会员卡,最根本的还是要管住不羁的权力,不能任由这些“蛀虫”躲在角落里、藏在阴暗处。有的违规会所既然敢在严规之下顶风作案,无非是因为仍有“忠实客户”依依不舍、心存侥幸,对这种情况纪检监察部门应明察暗访、顺藤摸瓜,同时要建立长效治理机制,避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李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