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罪行预展迎来日本观众 矶崎新樊建川轮番当讲解

18.09.2014  00:16
矶崎新在侵华日军罪行馆前接受记者采访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张良娟)9月17日,建川博物馆在该馆游客中心举办的侵华日军罪行预展迎来了一拨日本客人:建川博物馆侵华日军罪行馆的设计者、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和随行人员,以及日本电视网的记者。

        这是矶崎新第6次来到建川博物馆。此行,他意在为由自己设计、即将布展开馆的日军侵华罪行馆提出改进方案和陈列建议。让人意外的是,在参观过程中,矶崎新常常反客为主,给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义务讲解。

矶崎新阐述侵华日军罪行馆的设计思路

        矶崎新:“这些都是我从日本购买的,是日本军队使用过的东西

        “1931年正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上午9点半,站在侵华日军罪行预展的展厅前,看着从1931年开始陈列的展览,矶崎新开口说。

        “这些都是我从日本购买的,是日本军队使用过的东西。从1931年至1945年,全面地反映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带领着矶崎新,樊建川在各个展柜前穿梭讲解。在陈列着侵华日军军刀的展柜前,矶崎新默然站立了数十秒。当听到樊建川说中国人民把日军的钢盔改装成为水瓢、粪瓢等实用物品时,矶崎新了然地笑了起来。

        由于展出的展品都是日本军人用过的日货,在转过两个小展厅之后,矶崎新接过樊建川的话,反客为主地为大家当起了“讲解”。

        “这个是用来包饭盒的方巾。”“这些是军人的慰问袋。出征之前,家人和友邻会在这些慰问袋里放上礼物送给参军的人。”“这些明信片里,有寄回日本的,也有从日本寄来的。”矶崎新的讲解,解开了几个盘旋在樊建川脑海里的疑问。

        而在一本厚厚的日军手写信札前,矶崎新弯腰眯眼,戴起手套细细翻看起来。“这些信写得非常仔细。如果把这些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出来,就可以完整地再现战争。”矶崎新向樊建川建议。

        “我正准备找人翻译,并打算出书。这些信一共有四五百封,每隔两三天就有一封。如果整理出来,就能让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普通的日本人,是怎么被军国主义所迫,成了战争机器。”樊建川和矶崎新一拍即合。

矶崎新参观侵华日军罪行预展

        希望有更多日本人来看展览,了解真实的历史

        参观完侵华日军罪行预展后,樊建川又带领矶崎新来到已经落成的侵华日军罪行馆。由于经费紧缺,早在几年前就建好的侵华日军罪行馆一直没有开馆。今年10月,由矶崎新设计的侵华日军罪行馆将开始布展,并计划于2015年9月3日正式开馆。

        侵华日军罪行馆展厅位于二楼,要沿着灰砖砌成的走道,拐六道弯才能上去。矶崎新表示,做这样的设计,是希望观众一路走上展厅时,可以整理自己的心情。

        “我打算把这里改造成为城门洞,用雕塑再现日本军队端着枪炮冲上来攻城的场景。让观众一进来就会吓一跳。”在入口处一个巨大的台阶前,樊建川兴奋地描述自己为观众准备的“惊吓”。听了这个设想,矶崎新连连点头。

        “一个博物馆展厅的展陈可以有多种方式。在设计这个展馆之初,我就想,这里的展览应该会以年代方式进行陈列。所以我采用一笔走通的设计,用这样长条形的空间形式和参观路线符合。”矶崎新一边走,一边告诉记者。

        走出侵华日军罪行馆,樊建川告诉矶崎新,“中国是受害者,日本是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我们都是军国主义和战争的受害者。”望着展馆出口的竹林,矶崎新说,希望有更多的日本人、中国人能来参观这个展览。“如果这个通过这个博物馆,能对大家反思有帮助的话,我会很欣慰。

樊建川为矶崎新讲解陈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