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为把"生态优先"理念落实处而殚精竭虑
7月13日,遂宁市灵泉寺风景区内四处见绿,呈现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和谐景象。刘昌松 摄(视觉四川)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的重要部分。
在四川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人为把“生态优先”理念落到实处而殚精竭虑。五年来,他们有的扎根深山老林,守护一片绿色;有的坚守治沙前线,播撒希望的种子;有的勇敢走出绿色考核的第一步……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他们对过去五年有哪些感受?对未来又有怎样的期待?记者近日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心声。
坚守大草原 他们给沙丘披上“绿装”
□本报记者 徐中成
时间
10月10日
地点
若尔盖县麦溪乡黑河村
人物
阿坝州若尔盖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蒙嘉文
背景流动沙丘扩展速度快,是若尔盖县治沙最难啃的“硬骨头”。蒙嘉文和同事们不断探索综合性治沙方法,在高山柳下混合种植披碱草等植物固沙,并进行围栏禁牧和管护,已累计有效治理各类沙化土地1.7万公顷。
10月10日,太阳冒出来时,若尔盖县降了一夜的雪终于化为冰水。当天上午,蒙嘉文和同事迎着寒风,前往近100公里外的唐克镇索藏村,查看今年5月治理的100多公顷沙丘情况。
围绕这片高寒沙地的沙化和治理,蒙嘉文已奋斗了20多年。全县16个乡(镇、场)的1441个沙化地块都去过,别人叫他治沙“活地图”。
若尔盖县草原沙化面积约8.8万公顷,虽然大多数像牛皮癣镶嵌在草原中,但危害性极大。通过长时间探索,蒙嘉文和同事们总结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等4个沙地类型的治理模式。
蒙嘉文说,刚开始,他们仅是种草、种药材、用秸秆固沙,但单纯营造固沙林带,效果并不明显,大风一吹就没了。后来,他们找到了萌发率高、适合沙地生长的固沙利器——高山柳,用它当沙障,再借助牛羊粪,按7: 3的比例,在柳树下混合种植多年生的披碱草、老芒麦和一年生的燕麦、黑麦草。同时,进行围栏禁牧和管护,以此阻风固沙、恢复植被。采用这种综合治理方式后,沙移现象减小,逐渐转化为半固定沙地,植被盖度有所增加,治理效果明显。经省科技厅鉴定,该方法的技术路线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记者在麦溪乡黑河村一处治沙点看到,几座沙丘已变了模样,高山柳一丛丛生了根,沙地逐渐被牧草覆盖。治沙成效让牧民添了信心,麦溪乡嘎沙村成立了种草治沙牧民协会,村民不但主动参与治沙,还自发把牛羊粪背到治理区改善植被。
【寄语十九大】
治理不及时有效,沙化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若尔盖正处于沙化形成初期,现在是治理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
治沙是一场拉锯战,需要不断探索新办法。为避免只使用高山柳单一品种,我们正在尝试用一种叫“三颗针”的植物来固沙。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治沙技术,延缓草原沙化速度,让沙丘都披上“绿装”,让草原永葆绿色生机。
算好“生态账”创新考核“指挥棒”
□本报记者 殷鹏
时间
10月11日
地点
绵阳市环保局三楼办公室
人物
绵阳市环保局生态环境保护科科长赵剑波
背景绵阳探索将生态文明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分类差异化设置生态文明指标考核权重。全市县市区(园区)划分为山区、丘陵区、近郊区、园区四类,生态文明指标分别占考核总分值的30%、20%、15%、10%,并实施动态管理。
绵阳市涪城区顺河前街14号,是绵阳市环保局所在地。10月11日,当记者见到赵剑波时,他正在三楼办公室埋头研究最新的绵阳市生态文明目标绩效考核办法。
这几年,绵阳不断完善生态考核和离任审计评估体系,现在这两项都延伸到了乡镇一级。
2011年,绵阳在全省率先出台《生态文明考核指标体系》,打破“唯GDP论成败”考核方式。赵剑波举例说,平武、北川两个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县着重体现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等指标;丘陵区、近郊区、园区则必须做好污染防控等工作,重点体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产品生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要求。
因生态功能不断变好,中央拨付给平武、北川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逐年递增。“每县每年已超过5000万元,几乎是实施生态考核制度前的两倍。”赵剑波说。
2013年底,绵阳在全国率先启动对县(市、区)领导干部实行离任生态审计评估工作试点,这笔“生态账”将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职位升迁的重要依据。第一站是三台县。2014年9月17日,工作组进驻三台县,深入企业、厂矿、林区、河流等实地查看,按照指标体系逐项检查并打分测评。截至目前,绵阳已对8名县(市、区)领导干部进行了离任生态审计评估。
绵阳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评分细则》,形成了包括生态空间等6个方面的指标,为优化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寄语十九大】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我内心充满期待。所有的环保人,都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适应新挑战,不断改善环境。
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固化成果,与同事们一起,不断丰富和完善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绵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效路子。
她栽下的树 染绿了上千亩荒山
□本报记者 王成栋
时间
9月26日
地点
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泥地坪工区
人物
巴中市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泥地坪工区护林员景祥俊
背景动手绿化上千亩荒山,栽下近十万棵树苗。五年来,景祥俊从默默无闻变成了“最美护林员”,先后获得全省、全国“三八红旗手”,巴中市和四川省道德模范,全国“2016 最美生态公益人物”等荣誉。
“露水越来越大咯!山里冬天很快就来了。”9月26日中午,记者见到景祥俊时,她刚丢下护林刀,正抱起一捆枯树枝丢进火塘,很快,火塘上的水壶就喷出了中药的味道。
“先不忙吃饭,把药吃了再说。”除了萎缩的双肾外,长达20年的护林员生涯,也让她染上了风湿病、腰腿疼等慢性病。而这样巡山、生火、煎药、做饭的护林员生活,也差不多持续了20年。
“你看,这边的林子都是这几年栽下的。”巡山的路很陡,景祥俊身材娇小,持续的双肾萎缩,让她走起路来弯着腰,但走这条路,她却显得游刃有余。每逢春天,她都会挑上三四十公斤的树苗上山造林。过去的五年,景祥俊动手绿化了上千亩荒山,栽下近十万棵树苗。
“苦累都不算啥。”景祥俊的眼神里,充满着坚韧和顽强。“有个词叫‘蝴蝶效应’,这片林子如果不在了,不晓得要带来多少灾难!这里可是我们最靠北的一块林子了。”她说,如今,随着工区全部绿化,山洪消失了。五年来,她所守护的9000亩森林还带来了诸多看不见的效益:工区内的乔木总量约150万株,每天可产生80吨氧气;每年工区可涵养水源1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的库容……
更让她欣慰的是,最近五年,周边村社里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人越来越多,去年周边农户主动参与巡山护林多达500人次。护林的人多了,林子里的黑熊、野猪等野生动物,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寄语十九大】
秦巴山区是贫困地区,但生态资源丰富。我选择坚守的原因很简单:工区9000亩山林是四川的生态“北大门”,这道门绝对要守住!只要我还能撑得住,就得看好这片林子,只希望自己的肾脏萎缩得慢一点,能够在山里多待一段时间。
希望今后政府和老百姓能找到更多的方式,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样,不仅山上“长叶子”,老百姓也能“得票子”。
法官“发令”让毁林者修复生态
□本报记者 刘春华
时间
9月24日
地点
雅安市荥经县兰家山公园
人物
荥经县法院刑庭庭长陈丽蓉
背景近年来,全省各地法院用法治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资源案件审判中,既注重打击犯罪、挽回国家财产损失,又注重对生态资源的修复。荥经县法院探索发出“补栽补种令”尤其令人注目,得到省法院的肯定。
“好香呀!”9月24日,星期天,记者跟随陈丽蓉来到荥经县兰家山公园的“补植复绿警示教育基地”内,立刻被一阵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气吸引。
“这些桂花树是程某某补栽的,还有一部分国庆节后补栽。”荥经县法院刑庭庭长陈丽蓉告诉记者,程某某的案子,是荥经县法院在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中,探索适用“补栽补种令”的首案。
今年4月,程某某因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滥伐林木32.153立方米,盗伐国有林木28.327立方米,被当地检察机关以滥伐林木罪、盗伐林木罪提起公诉。荥经县森林资源丰富,但当地老百姓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淡薄。为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荥经县法院用巡回审判方式,在龙苍沟镇经河村村委会院内公开审理此案,当庭判处程某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4500元。同时,责令程某某在判决生效后30日内,在当地林业部门指定范围内、使用指定树种补种241株,并按林业部门要求管护两年。
截至目前,荥经县法院已在三起案件中发出“补栽补种令”,累计要求当事人补栽补种树木800余株。该县法院还和林业部门联合,延伸了“补栽补种令”法治教育功能,在景区兰家山公园内建起全省首个“补植复绿警示教育基地”。
在陈丽蓉看来,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绿色判决’不仅使判决的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更体现了司法护航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寄语十九大】
绿色象征着生命,破坏生态环境就是损毁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环境。
我在基层法院从事审判工作30多年,在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中第一次适用“补栽补种令”,非常审慎,仔细研究了相关法律法规。补栽补种是林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措施,用在刑事案件中是一种创新,还需要在顶层设计上有明确规定,让法官更好地运用法治手段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