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抗震救灾中的“珙县人大群像”
2019年6月17日晚22时55分,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主要波及珙县巡场镇、珙泉镇等乡镇。地震造成珙县105785人受灾,遇难4 人,受伤 103 人,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毁损。
灾情就是命令。在天灾降临的危急时刻,珙县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在县委坚强领导下,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快的行动,舍小家,顾大家,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投身抗震救灾的一线战斗中,做到“人民有所呼、人大有回应”,与受灾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共克时艰,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书写了一幕幕感人事迹。
“服务”无处不在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晓兰已经两个日夜没有合眼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位茶摊老板,这段时间恳请你们暂停在此营业,将茶房腾出来,让我们安置更多的受灾群众,感谢你们!”王晓兰声音嘶哑,眼眶泛红,在暴雨中的珙县文化公园抗震救灾安置点大声呼喊着。
灾情发生后,珙县人大常委会迅速成立了机关党员
志愿服务队,机关党员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服务灾区群众
地震发生次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分别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晓兰、杨曦、黄芝林牵头,负责三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的抗震救灾工作。白天里,他们顾不上吃饭,带领机关干部耐心细致地做好个体经营户的思想工作,为受灾群众腾出更多的地方。入夜时,又挨个巡查帐篷,安抚受灾群众,积极协调解决好他们的困难。
作为土生土长的珙县人,当听到一位受灾群众哭诉地震给自家带来的重重伤害时,一贯坚强的王晓兰落泪了。想到后继的重建工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擦干泪水,打起精神,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接过矿泉水猛灌几口,感觉声音不再艰涩后,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陈树新给家住珙泉镇的老母亲拨去电话:“妈,一定要注意身体,有什么事立即打给我,我们那房子现在不能住了,千万别回去拿什么东西!我在巡场参加抗震救灾,都很好,您不用担心我。”
陈树新家住珙泉镇,房子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建成的,在此次地震中严重受损。一边是身患重病的老母亲,一边是同样急需帮助的受灾群众,陈树新做出决定,婉拒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们让其回家照顾老母亲的好意,电话联系母亲让其就近到镇上的集中安置点后,他便加入到珙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穿梭于帐篷和灾民之间。为方便群众联系,他在安置点显眼处张贴服务队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夜里,他带头值晚班,彻夜不眠,心系群众安危。
“希望”无处不在
珙泉镇鱼池村村民张仕凤经营着一家菜园,用多年的辛勤汗水,一点点打拼出一座两层楼房。然而一夜之间,小楼与梦想尽数化为废墟。脚踏残垣断壁,面对残疾丈夫和年幼孩子,张仕凤以手掩面,泣不成声。县人大代表肖芳看在眼里,心中酸楚,她四处奔走,自己捐出棉被、床垫和毯子,安排张仕凤一家人住进临时安置点。她陪在张仕凤身边,耐心劝导,鼓励她开展自救,忘掉悲伤。“大姐,只要人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肖芳安慰着张仕凤,“你要相信党,重建时,国家一定会有好政策。到时候,您有困难,还是可以找我们人大代表!”
珙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江鹏(左2)在安置点走访灾民,宣讲政策,登记灾民需求
“你要相信我们,幼儿园会建好的,安全隐患一定都会排查到位。”县人大代表巡场镇人大主席王财波向就读镇幼儿园孩子们的家长许诺。地震发生后,许多学生家长担心开不了学,担心学校教室不安全,人心惶惶。在金河新区安置点,这位在四川工作的东北汉子心忧群众,饱含对老百姓炙热的情怀,耐心周到的做好解释工作和政策宣传。
17日晚以来,大大小小余震不断,人心惶惶。县人大代表、珙泉镇西胜社区书记王利均一边招呼居民注意安全,一边鼓励居民不要惶恐。“不要怕,不要慌,有我们在!”他与志愿者一起设置安全警戒线,提示危险物,劝导群众前往就近临时安置点紧急避险,收集反馈受灾群众诉求和社会舆情,及时消除受灾群众心理阴影,为受灾群众重建希望。
“纪律”无处不在
“对不起,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必须严守抗震救灾纪律,我不可能因为私交就多给你一张折叠床,请你理解……。”22日上午,倾盆大雨中,刚刚巡查完文化公园安置点的巡场镇人大代表、南井社区主任潘娄又一次婉拒了街坊邻居的请求。
潘娄倾听人民需求,工作认真负责,是南井社区人气颇高的人大代表。这些天里像这样希望“开后门”,为其提供更多的救灾物资的请求,她已经接到了不少。救灾物资有限,为了合理分配,潘娄在震后第一时间即和同事们定下了“救灾物资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铁律,但18日下午在分配首批运抵安置点的折叠床时,仍有个别情绪激动的群众对大姐般的潘娄恶语相向。她强忍委屈的泪水,耐心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让物资送到最急需的群众手中。
潘娄的态度很明确:“人民群众信赖我,选举我为人大代表,我就必须廉洁自律,公道正派。”
地震无情,人大有义。以上这些点点滴滴,仅仅只是珙县1000余名投身抗震救灾战斗的各级人大代表的缩影。截至6月22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累计协助安置灾民5000余人,搬运物资数吨,协调解决群众各类问题200余件。他们跋涉在黑夜里,暴雨下,瓦砾中,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他们就无处不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