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加快水利建设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01.12.2013  19:32

 

    旌阳区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地貌分为平坝和丘陵,但全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53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水资源的总量偏小,水利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5.12”汶川地震使该区水利工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旌阳区水利事业紧紧抓住“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扩大内需和新农村建设等的发展机遇,围绕发展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总体目标,以灾后恢复重建为中心,以现代化灌区建设为依托,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基础,立足地域特点,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扎实有序的向前推进,全区呈现出水利建设规模空前、水利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务支撑和保障。     【创新工程建设模式 打造人文和谐环境】 近年来,旌阳区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以水利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为契机,不断创新建设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水利、生态水利和景观水利,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创新治水思路,促进水务事业科学发展 。将水利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古镇建设相结合、与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相结合,在建设思路上从过去主要解决防洪、排涝、灌溉的传统农业型水利,向统筹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景观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型水利转变。水利设施不仅作为排、灌的手段,还有效提高水环境、水景观和水生态质量,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综合功能和效益价值,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安居乐业提供有效保障。     二是在工程设计上,注重人文环境和谐。 为确保工程既质量优良,又具有生态、景观效益。该局邀请了专门公司进行设计,并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突破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思想,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注重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讲究工程造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工程布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实现水利工程与其他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集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通过建设小石桥、跌水、护栏、绿化等建设,充分展现小桥流水的田园水景。     三是在实施过程中坚持高标准建设。 在施工建设中,始终把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贯穿始终,始终坚持建设一座工程,塑造一个壮丽景观;疏浚一条河流,形成一道绿化长廊。在建设中把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水源保护放在首位,把工程建设、绿化修复、水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以使得水资源得到了有效涵养和恢复,工程效益得到更大发挥,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四是主要成效。     2008年以来,该区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5378元(含水利灾后重建及扩内需投入资金);新增蓄水能力113万方,恢复改善灌面12.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万亩;完成各类渠系防渗整治498公里,其中:完成干支渠整治63公里,斗农毛渠防渗改造435公里;实施小型水源和旱山村建设项目,治理旱山村8个,新建蓄水池517口、维修震损蓄水池160口,整治山坪塘730口,新建石河堰3道;解决14.0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病险水库及震损水库整治整治14座;整治堤防17.81公里,完成山洪防治及防汛预警系统和水资源监测设施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5.6平方公里;完成水产食品安全和渔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恢复重建、国有渔场渔业设施、特种水产试验基地和无公害商品鱼基地恢复重建。多年的建设,有效地保障了全区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和农村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推进全区经济的发展。     【立足科学发展 建设现代化灌区】 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四川省水利厅在都江堰人民渠一处灌区实施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2008年地震后,为加快该区水利发展,省水利厅将旌阳区确定为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示范区。     为搞好现代化灌区示范区建设,旌阳区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农办、水利局、财政局、建设局、农业局、交通局、卫生局、畜牧食品局、广电局、国土局、灌区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化灌区建设领导小组,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旌阳区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德阳市旌阳区现代化灌区示范项目规划报告》,规划建设规模为100平方公里,灌溉面积为10万亩,内容包括“山、水、田、林、路、房、沼气、养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村容村貌”等。旌阳区现代化灌区建设,以水利建设为核心,配套其它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文建设,使灌区实现“工程完善、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管理科学、效益显著、高效节水、人水和谐”。     现代化灌区建设中,该区以“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整体推进、集中建设”为原则,2008年12月18日,全省现代化灌区建设启动仪式在该区举行,率先在旌阳区德新镇长江村实施5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建设。2009年至2010年,该区结合水利灾后重建及新农村建设,相继在孝泉、扬嘉、天元三个乡镇实施建设,到2010年底共累计完成水利投资4190万元,完成管道安装12万米,支渠、斗农渠的改造180.26公里,新建集中供水站10 处、改扩建供水站1处,解决7.5269人饮水安全问题,建高效节水示范项目1个;同时,配套建设光纤入户、村道建设、沼气建设、畜禽养殖等工程,灌区“工程完善、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管理科学、效益显著、人水和谐”的现代印记和灌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新农村景象已初现端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特别是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内的农田灌溉时间大幅缩短,今年泡田输水时间由原来的每年10天减少至7天,全年节约水量为100万立方米,同时由于适时栽插、产量有一定的增加,经计算,增加产量及节水效益为40万元。     高效节水示范项目。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加快现代水利建设为抓手,成功实施孝泉高效节水示范项目。总投资504万元,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节水技术,在孝泉镇涌泉村、江河村建成7800亩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园。该项目于2009年10月竣工,并于当月正式投入使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初步显现。每年可节水200万立方米,节约劳动力1.56万个工日,增加粮油及经济作物产值88.48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和高效农业建设提供示范。     柏木泉水利工程。 德新镇柏木泉是该区境内一处小型水利工程,灌溉面积800余亩。“5.12”地震导致该工程岸坡垮塌、泉堰淤积、出水阻塞,严重影响灌区百姓生产生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整合灾后重建项目,实施现代化灌区建设,高规格、高起点统筹规划水、路、房、林等项目,打造环境秀丽、生态宜居、人水和谐、旅游观光的现代化村庄。其中,水利工程建设投资90万元,改造泉堰护坡800米,增建休闲观光走廊,清淘泉堰淤泥。项目于2009年9月底竣工,该项目的竣工,为当地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用水保障,并使农房聚居点形成了“泉在园中、园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现代化村庄格局。     【探索水产养殖新路子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近年来,旌阳区抓住发展机遇,全区池塘、水库、稻田养鱼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水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业快速增长,养殖专业户、运销专业户、渔业专业村、养殖专业协会逐渐发展壮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逐年增长,水产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2010年该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795亩,其中:专业鱼池7602亩,堰塘3961亩,水库1067亩,微水池165亩,养殖产量达到12100吨,水产品总产量在全市居第一位,其中名、特、优水产品达到3495吨;无公害水产品基地3个,面积2660余亩获得了省级认证;渔业产值达到14859万元,比2007年增长52.13%,年均递增15.01%;农民人均收入512.38元,比2007年增长75.38%,年均递增20.59 %;水产行业总收入达到3676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36.6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38.23%和68.04%,年均递增分别为11.4%和18.89%。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杨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