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上演城乡教师“变形计”

02.02.2015  11:09
1月6日下午,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第一小学语文教师赵刚大声朗读着一首改编诗,为即将参加的朗诵比赛做准备。 这时是16点半,校园已经一片安静——乡镇的孩子们大多住得远,一放学就早早回家了。从德阳岷江东路逸夫学校交流到柏隆一小近一学期,赵刚已逐渐适应这种“寂寞”。 2014年秋期,旌阳区正式推行教师区管校用制度,36名干部、154名教师在新学期赴异校轮岗交流,城市教师到乡村去,乡村教师到城市去,上演现实生活中的“变形计”。 赵刚:“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清晨,颠簸的3路公交车穿行在乡村公路上。窗外,不时有枯黄的树叶盘旋而下。”8月28日,赵刚“下乡”的第一天,他在日记中写到:“早就听说了3路车的繁忙,今天总算见识到了。” 支教一直是赵刚的愿望。2014年暑假,他就去凉山州昭觉县参加了支教活动。因此,在交流前的意见征求中,赵刚也是积极参与,但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最好不去柏隆、孝泉。“考虑到自己不会开车,去这两个地方要转好几次车,极不方便。” 没想到最后拿到的交流地点竟然是柏隆。可到了学校后,他得知柏隆一小语文师资严重不足,5名代课教师中语文教师就有3名,他又觉得自己“来对地方了”。 但上下班仍然是问题。即使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顺利赶上公交车,也要8点过才能到教室。为了“不迟到”,赵刚和一同前来交流的数学教师陈安胜住进了学生宿舍,每周五放学后回家与妻儿团聚,每周日下午又过来。 指着宿舍的上下铺单人床,他笑称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城乡之间的教学体验有何不同?赵刚说自己“大跌眼镜”——第一次听写时,全班49个学生只有6个学生全对。 仔细观察后,他发现原因在于家庭。“这里大部分家长都在外面务工,对孩子的学习缺少督促。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为此,赵刚一直鼓励学生们说:“没有笨学生,只有懒学生。”如果某个学生考试成绩不好,但只要他平时努力了,赵刚就会表扬他,“不看成绩,看努力程度。”此外,赵刚还常常让同学们互相检查作业。抓朗读,抓书写,一学期下来学生们进步不小,“现在听写,全班至少一半学生能写对。” 此外,环境的差异也让赵刚对待学生的方式有所改变。一次一名学生迟到,赵刚本来打算批评他,可仔细询问才知道,那天早上他弟弟发烧了,父母外出务工不在家,爷爷奶奶又行动不便,他把弟弟送去医院看了病才赶来上学。“等家长会之后,我一定要到每一名同学家中去走访一次。” 何敏:离家虽近了回家却晚了 与赵刚相反,何敏从位于孝感镇的德阳十中交流到城区的德阳七中。选中她的原因,除了她的历史教师身份外,更重要的是她“擅长心理辅导”。 德阳七中校长龙小章说,青春期的学生都比较敏感、想法多,他们迫切需要像何敏这样有心理咨询资格证的教师。何敏也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心理辅导需求量很大。 两个案例让她印象深刻:初三的女孩蔓蔓,因为父亲去世很长时间走不出心理阴影,她每晚都失眠,看到别人的父母就触景生情,和同学也疏远了;男孩小军从小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思想悲观,性格敏感,自从他爸爸生病到重庆去住院治疗后,他每天只吃一顿饭,不听课不交作业,还说出“大不了就是死”这种极端的话。 对于蔓蔓,她固定开展哀伤处理、心理暗示、整理内心空间等辅导,如今蔓蔓已基本走出心理阴影;对于小军,她还在努力与他拉近距离,“这种情况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努力。” 除了开展个案辅导外,何敏还对班主任进行了团体辅导的培训,内容包括压力管理、注意力训练、考前放松、团体合作、调整人际关系等,“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是如果我把方案做好,再由班主任们开展团辅,全校学生都能受益。” 所以,虽然家就住德阳城区,来到七中后离家更近了,但因为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增大,何敏每天下班回家的时间反而晚了。 不过,付出的同时也有收获。来到七中后,何敏感到自己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原来我们学校只有我一个历史教师,现在我所在的七中历史组一共有4名教师,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互相间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何敏举例说,她在七中学会了每节课之前准备小学案,课上自己要少讲、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多讲,下学期她还要开始准备导学案。“这些知识、理念、方法,将来都能反哺十中。” 让教师按需流动     旌阳区教育局局长刘艳表示,这个措施的目的是让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的校籍限制,实现全区教师校际间无障碍流动,城市的教师到农村去,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农村的年轻教师到城里的学校锻炼,化压力为动力,学到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解决部分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配套、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让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秋期,旌阳区城市学校共有19名干部91名教师到农村任教,乡镇学校共有17名干部63名教师到城市学校顶岗交流,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55岁,加上教育集群发展各校交流的干部教师已达230人,交流干部教师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总数的8%。 今后,通过公招新进的教师先与区教育培训交流中心签订人事关系合约,再与学校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培训交流中心根据全区学校实际需求进行统筹安排。报名参加轮岗的教师由培训交流中心择优调配,当交流期结束,仍由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区管校用机制下,教师按需流动将成为常态。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