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专家共聚凉山为旅游发展建言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吴梦琳) 7月17日-18日,凉山州召开“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10余位旅游规划专家、大学教授、摄影爱好者、旅游企业负责人等共聚凉山,为凉山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此前,凉山组织开展了专项调研,并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和旅游企业代表到螺髻山等主要景点考察。会上,多位专家表示,拥有发展旅游得天独厚资源的凉山,应该转变发展观念,将打造旅游景区升华为打造旅游目的地,创建全域旅游模式,让旅游业成为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重要驱动。
卖点不是最好而是特殊
谈起凉山旅游资源,专家们纷纷给予高度肯定,“相对其他地方,凉山较为落后,但这正好让凉山的自然、文化都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衍用说,十多年前他就到过凉山,在他看来,凉山拥有难得的、特殊的原生态山水社会,正是发展旅游的极好资源。
“旅游是‘卖’不同而不是‘卖’最好。”王衍用说,事实上,不只是自然风景,只要是当地特有的东西,一个环境里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例如凉山彝族老阿妈脸上的皱纹、小孩淳朴的笑容,对于游客来说都会很有吸引力。
同样,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宋举浦走遍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景区,但先后八九次来到凉山,对这里的风景念念不忘,“凉山应该更好地包装这些独特资源。”
精细化打造体验式旅游
不少专家提出,现在全民旅游掀热潮,游客由团队游向散客自由行转变,旅游的方式也从风景观光向生活体验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管理必须由粗放向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转型,提升配套服务,打造游客深度体验式旅游模式。
“旅游投资和运营主体越来越专业化,旅游管理已经进入技术时代。”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认为,在环保压力下,旅游设计必须要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收益最大化。
对此,专家们纷纷支招。有专家提出,应该将有限空间里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变为旅游资源,最大化发挥旅游效应。“凉山包括安宁河谷地区,农业优势明显,可以将旅游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同时带动农业加工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杨振之说。
上海春秋旅行社总经理肖潜辉将现在的旅游模式定义为3.0版本,包含“观光+度假”两个方面,在他看来,凉山应当充分发挥川滇连接的区位优势,将成都、昆明、丽江等地人流吸引过来,打造休闲康养度假旅游胜地。
结合城镇创建全域旅游
事实上,凉山旅游发展虽然迅速,但却极不平衡,大量游客聚拢在邛海、泸沽湖、马湖、螺髻山等几个景区,而更多景色仍“养在深闺人未识”。
“应当创建全域旅游,打造旅游目的地而并非简单地打造旅游景区。”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教授朱创业说,凉山在打造旅游景区基础上,应该更多地打造旅游城镇,“国外很多旅游城镇做得非常好,游客去不只是简单看某一个景点,而是到整个城镇里去感受生活。国内云南丽江等地,旅游城镇也打造得特别好。”
在他们看来,创建全域旅游,正是深度拓展凉山的体验功能,同时,吸纳更多本地人到旅游发展中来,共享旅游发展效益。“凉山地域面积广,境内风景多样,人文文化多样,完全有创建全域旅游的条件。”一位专家说,放大来看,凉山地处川滇交界腹地,拓展思路,可以打造整个西南部地区全域旅游。
在为旅游发展谋策的时候,不少专家也特别强调在发展旅游时应该注重保护人文生态,不能因为开发而造成破坏和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