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系列报道“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09.06.2014 17:50
本文来源: 卫生厅
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这是新医改倡导的分级诊疗模式,也是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重要途径。医改五年来,这些措施推行得怎么样,还面临着哪些难题呢?家住四川省峨眉山市的李兰香因心脏有问题,赶了200多公里路,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但挂不上号,她希望医生给加个号。医生拿着彩超对她说:“你最近做的彩超是最好的,你不属于危急重症。”“那个医生加不上号了,他说我为难他,算了嘛,我就看下午能不能看吧。”李兰香很无奈。问及她为啥这么远跑来看病呢?李兰香的回答是:“三医院的技术好。”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刘国恩分析:“现在我们大家都一窝蜂跑到大医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我们周边的社区找不到好的医生。”据了解,我国医疗机构分三个等级,80%的常见病应该在一、二级医院治疗,三级医院应该用来解决20%的疑难危重患者。近年来,各地利用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规定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高达90%,县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为70%,大型三甲医院仅为50%左右。但是由于基层医疗资源匮乏,80%患者拥向城市大医院,打断了城乡三级医疗体系服务格局。对此,刘国恩说:“所以我们把分级诊疗就提到了整个中国医改中心的一个中心位置上来。它的核心一定是意味着,我们医疗服务技术品牌资金硬件软件资源的下沉。”
正在各地推行的医疗联合体,为实现分级诊疗开辟了新的路径。四川省蒲江县79岁的尿毒症患者钟金文大爷,他的家离县医院不到一公里,但是由于县医院没有透析机,他只能每周三次赶到70公里以外的成都市透析。三年前,县医院加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通过人财物全面托管的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起了血液透析室,钟大爷也成了这里的第一批病人。“现在给我解决大问题了。”钟大爷深有感慨。
为了将病人留在基层,十二五期间,全国将为基层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推进全科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逐步形成小病到基层的就医习惯。今年,国家将出台分级诊疗办法,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新型就医秩序。
据央视《新闻联播》整理
本文来源: 卫生厅
09.06.2014 17:50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