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四川师大重国学 人才培养出新招

16.12.2014  18:15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是我校人才培养具体措施之一,旨在升华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人文、科技等文化功底,力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专业素养深厚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在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祁晓玲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校的国学经典导读课程。

                国学经典导读课,是川师大本学期针对非中文类文科专业新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自开课以来,课程受到了该校不同校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追捧,其中不乏乘车赶往成龙校区免学分学习的文学院学生。

                对于国学经典导读课程的建设,川师大非常重视。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对课程也提出了严格要求。

                祁副校长告诉记者,导读课以课题立项方式进行,成立以文学院牵头的课程规划建设委员会,认真讨论课程内容选取、讲义制定及课程进度安排。对于主讲教师的遴选,在文学造诣、人格修养上都有严格要求。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准备,教材、教师、教时、教室得到一一落实,今年三月,导读课在成龙校区成功开讲。

                开设国学经典导读课,是川师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力争让更多非中文专业学生领略人文科学的魅力。

                据祁副校长介绍,该课程的师资配备很强,由8位在相关领域都有相当造诣的教授组成。通过教授对经典的解读,旨在使更多学生尽可能地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指导行为,熏陶品格,这将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国学的认识及课程制定的能力。现在四川省中小学掀起国学热,师资缺乏,川师大作为省属重点师范院校,有责任更有义务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备国学素养的教师,由此更好地应和市场需求。

                谈到课程的开设过程,课程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文学院院长李诚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开课之初,教材是最棘手的问题。由于学术思想、学术立场的差异,在分类上发生争执,通过多次专题讨论会后达成共识,采用文献划分法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共选63篇典范之作。目前,课程进展顺利,子集部分讲授已接近尾声。

                李院长认为,教材本身的魅力与教师人格的魅力都能陶冶学生品格,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愿望,学时可适当增长,对教师选拔仍坚持高标准。他希望通过选修课的探索,将导读课建设成精品课程,让更多非中文专业学生感悟国学经典的无限魅力。

                正如祁副校长所描述,教授们的行动和语言中都透射着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导读课的教师们纷纷表示,为更多学生讲授国学,他们责无旁贷。

                负责“史”部教学的李大明教授告诉记者,学习国学,对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吸收文化智慧很有帮助,他很乐意为本科生讲学,也很乐意与他们探讨交流。“子”部教师蔡方鹿教授对学生表现也是褒奖有佳,他总是细心解答提问,并推荐许多好书目,指导自学方法,他认为师生互动本身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导读课班主任赵建明告诉记者,同学们出勤率高、学习热情高,他很受触动,也不自觉地加入了学习队伍,认真聆听每一堂国学课,收获很大。他认为,国学课能提高同学们的古书阅读能力,从喜欢到了解再到深入学习,感受经典篇目的文化精神,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做人行事都有指导意义。

                据该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周欣与秦春敏介绍,同学们对导读课评价很高。国学的魅力,教师们的学识修养与讲课风格的魅力,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这股强大的吸引力紧紧地抓住了许多同学的心。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坚持听课,主动学习,要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

                四川师范大学以“重德、博学、务实、尚美”为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道德修养。国学经典导读选修课的开设,是该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次尝试。

                祁副校长告诉记者,该校将把此课程作为特色课程,全力打造成该校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力争开设出一系列能体现川师大学科特点、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的系列课程,以此体现该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以促进川师大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