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设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生存发展调查
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创业新军增速居全国前列
去年3月,国务院颁布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此项改革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我省及时制定了相关政策,在全省实行“先照后证”、“宽进严管”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稳步推进登记制度改革,通过放宽市场主体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准入条件,简化登记注册程序,下放登记管辖权限,降低了创业门槛,有效激发了民间的投资创业热情,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吸纳就业作出积极贡献。截至11月底,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7.61万户,同比增长40.7%,增速位于全国前列;新增注册资本(金)5477.67亿元,同比增长192.8%;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7.76万户,同比增长115.0%,新登记私营企业共吸纳就业70.67万人,同比增长26.8%。
由于改革给经营者带来更多实惠和便利,“先照后证”受到广泛欢迎和认可,“宽进严管”效果呈现,多数企业启动运营。
运营资金不足核心人才缺乏“绊住”部分企业脚步
据陕西调查总队近期在十地市随机抽选150家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由于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大多处于前期初创阶段,企业资金投入有限,资金周转较慢,部分企业靠原始资金艰难维持;随着经营的持续和业务的拓展,资金短缺和融资难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调查显示,32.4%的企业表示运营资金不足。
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用人方面压力不大,但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一才难求”。随着经营逐步走向正轨,生产规模的扩大势必增加对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的需求,但受人工成本增加、企业自身经营环境不理想、从业人员流动性强等因素影响,企业很难招到业务能力较强的满意员工。据调查,38.4%的企业表示下一年度会有人才需求和招聘计划。
经营场所有限市场竞争激烈
改革后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简化了登记手续,放宽了(经营场所)环境要求,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快速进入生产经营创造了条件。但从企业发展来看,良好的生产场地和经营环境是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调查中,部分新设立小微企业反映,其经营场所仅有一个门面房或者是在民房、仓库办公,经营场所极其简陋,影响企业后续发展,但如果想迁入条件完善的工业园区则需要交纳昂贵的租用费,企业难以承受。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市场需求偏冷。对于新设立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拓展业务,但面对萎缩的市场和已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老企业,新设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发展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