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 藏汉一家亲——康定、芦山地震灾区除夕见闻

19.02.2015  10:37
  “帐篷里很暖和,水、电都有,这样过年心里很踏实。”59岁的村民西青绕高兴地说。

  今年,藏族最隆重的节日藏历新年与春节同一天。18日,记者来到康定地震重灾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塔公乡多拉二村,一股酥油茶香味扑面而来。

  走进村民西青绕的帐篷,细长的餐桌上摆放着油果子、奶渣子、酥油包子、人参果等各种年货,还有用面食制作的藏历新年食品“卡塞”,旁边长凳上堆着一叠厚实的被褥。

  帐篷里暖和和的,西青绕一边烤着火,一边和“亲戚”泽仁邓珠唠家常,两个小女儿围绕在旁玩耍。

  泽仁邓珠是康定县塔公乡副乡长,西青绕是他在“结对认亲”群众工作活动中认下的“亲戚”。从2012年起,甘孜州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两年多来,已有6万多名公职人员与25万多户农牧民“结亲戚”,实现了与农牧民结对认亲不留“盲区”。

  “大家一起交心谈心,一起过年,才真正像亲戚一样。”泽仁邓珠告诉记者,地震后第一时间村民们就领到了棉帐篷、棉被和生活物资,目前整个塔公乡村民在取暖、交通方面都没有问题。藏历新年来临之际,政府还为受地震影响的群众一次性发放了2700元的灾后补助,村干部也为当地孤寡老人送上了柴火和牛粪堆,确保所有村民能够温暖过年。“地震后第一个新年,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满怀信心和勇气,准备打好接下来的重建硬仗。”泽仁邓珠说,今年上半年,全乡965户民居将启动重建,村民们不久就可以住进新房子、筹划好日子。

  在另一个地震灾区——雅安市,这里也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名山区新店镇阳坪新村,一栋栋黄蓝相间的小洋房整齐排列,道路两旁的桂花树茁壮成长,青黄色的“桂子”三五一簇挂在树枝上,在阳光下孕育着新的生机。

  阳坪村在地震中受灾严重,灾后重建启动一年多时间,村民们已全部搬进了新房子,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63岁的村民刘天坪一家正忙着准备团年饭,老伴负责买菜,儿媳妇在厨房蒸鱼炖肉。“住着新房子,想着好日子,心里美滋滋的!”刘天坪说。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在筹划重建的事情。如今,近200平方米的新家都装修完了,并顺利入住。回顾震后这一年的生活,刘天坪不禁感慨,“变化真的好大!

  对于未来的日子,刘天坪信心满满。家里一亩茶园,一年收入至少七八千元,儿女都在附近场镇赚钱,还能经常回家团聚。新村基础设施完善,配有活动广场、停车场、篮球场等,一点不比城里小区差,自己可以安心在家养老,享受生活。

  阳坪村村长罗诗珍告诉记者,名山区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把产业重建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特色和亮点,依靠当地特色茶叶资源优势,打造了相关的产业园区。现在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少了,“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了”。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