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靓 产业旺 农家新生活羡煞城里人

18.09.2014  10:44

        编者按

省委即将召开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推进会,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强力推动各地进一步形成竞相深化农村改革的生动局面。
    今日起,本报推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专栏,反映我省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幸福美丽新村为载体,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大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部署,突出展示农村改革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在蜀乡干群中凝聚起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两个跨越”,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强大力量!
□杜强 特约记者 张超
    一条条宽阔的通村公路宛如玉带萦绕在青山绿水间,一栋栋具有浓郁川东北特色的砖瓦房错落有致地掩映在繁花绿叶中……“这儿的景色太美了,空气好清新,真的是天然氧吧。”9月13日,在通往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的林荫路上,游客们纷纷打开车窗,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看幸福变迁新村变身旅游景点
    青瓦白墙、亭台楼阁,一栋栋依势而建的巴山新居既有别墅的气势,又凸显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王继平是通木村的首批住户,拥有两层160多平方米新居的他对记者感叹道:“过去想都不敢想,你看现在我们农村和城里还有啥区别?这都是托党和政府的福啊!看这搬迁前后,变化真是两重天!”他家原来住的是土墙房,离聚居点有五里多山路,赶场、办事都不方便。在新村建设过程中,他自己筹资10多万元,加上政府的补贴,住进了160多平方米的新房。
    如今,通木新村不仅是村民们的住所,也是前来休闲的城里人必逛的景点。该村农家乐协会会员张翠珍介绍说:“目前,我们协会已发展规模化农家乐10家,接待游客4万多人,能实现年收入100余万元。
    通木村张家湾社区负责人张廷广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通木村如今是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按照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区和美的标准,他们对村民进行了行为习惯和旅游接待培训,大伙儿的日子过得更红火了。
走产业大道村民腰包鼓起来
    沿着一条条一米宽左右的“文明生产路”,走进村里集中规划的20亩蔬果种植基地,沉甸甸的瓜果长势喜人。“这些都是农业局发放的菜籽和肥料,我们只负责管理,成熟了就统一收购。”村民张国珍满脸笑容,60开外的她刚领到了1000多元工钱,“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真是安逸!
    同时,该村规模流转土地1000亩,引进广东温氏集团建立1万头的种猪扩繁基地和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成立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抱团发展。
    种地、搞养殖、开农家乐,还有部分村民在场镇经商,现在通木村百姓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听百姓心声舒心舞步越跳越欢
每天清晨、傍晚,在通木村的村民活动广场上,伴着舒缓的音乐,村民们在广场上跳起了欢快的坝坝舞,各类健身器材和乒乓球桌旁也围满了村民。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精神生活也要更加丰富。”张国强老人幸福感十足,“我都70来岁了,现在每年也能领到1000多元的新农保补贴。住在村里可方便了,买东西、锻炼健身、问个什么事情都不用出村,每天跳上一段坝坝舞强身健体,日子过得舒心了,我们的舞步也越跳越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