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新村聚居点:“别墅式”新家园 “ 集团化”增收路
以人为本、民为主体、科学重建,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将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让地震灾区经济产村相融,灾区群众安居乐业。
“4·20”芦山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快一年了,一个个“别墅式”的新村聚居点拔地而起,聚居点内有了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一片片沃土已重新泛绿,一个个产业园区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入住新村聚居点的灾区群众露出灿烂笑容,他们感受到了重建带来的新变化,走上了增收的新路子。受灾群众感慨: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重建的不仅是新房,还有产业和信心!
完善的基础设施
新村有了城市味道
6月21日上午9点,芦山县飞仙关镇凤凰新村聚居点,任国佐到新房前的菜园地扯了两窝白菜、摘了几个海椒,端进厨房清洗,准备做早餐。这位73岁的老人高兴地说:“住新村聚居点真的安逸!”
任国佐是飞仙关镇凤凰村还路上组村民,记者见到他时,他刚搬进新村聚居点没两天。“老任,快来活动活动!”吃过早饭,屋外就有人喊,凤凰村百家店组71岁的杨进德约他一起锻炼身体。离任国佐新房不远处,是健身广场,广场上安装有太极揉推器、三位压腿器、单杠等多种健身器材。
任国佐笑眯眯来到健身广场,指着单杠说,他只会用单杠,其他都不会用。任国佐边说边抓住单杠,做起臂力运动,一鼓作气做了20多个上拉动作,杨进德竖起大拇指连称:厉害。
年轻时,杨进德常在外跑,见多识广。杨进德说:“新村聚居点上,健身器材、停车场、绿化带、沥青道路、路灯等公共基础设施齐备,有了城市的味道,你看,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有菜地,家门口就能摘到新鲜蔬菜,环境比城里头的一些小区还巴适。”
记者在现场看到,凤凰新村聚居点设置有两个停车场,停车场停了不少入住村民的轿车和摩托车,房前屋后菜地里,种满了白菜、四季豆、海椒、茄子等时令蔬菜。
上午10点过,记者来到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新村聚居点,健身广场上,几名学生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使用健身器材健身。在林荫道路上,两名带小孩的妇女正在散步,她们说,铺的是沥青路,道路两边树木挡住烈日,微风吹来,有慢步城市公园的感觉,心情特别舒畅。
思维方式变了
村民享受新生活
新村聚居点,不仅房屋外观造型别致,室内装修也不落后。
在飞仙关镇凤凰新村聚居点,不少人家正在搞室内装饰,走进几户人家,有的在安装地砖板,有的在刮仿瓷,有的在做吊顶……村民说,漂亮的外观设计,完善的基础设施,室内装修也要跟上,与所处环境相适应。
在芦阳镇黎明新村二区刘世刚家,楼上楼下装饰一新:彩色地砖、不锈钢楼梯扶手、雪白的墙壁、实木雕花房门、落地式玻璃窗……“搬进新房,就是新生活的开始!”刘世刚说,住进新村聚居点,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从外面回家,为避免把泥土砂子带进屋,进门要换鞋子;每天至少打扫两次卫生,过去住在破旧的老木屋里,就没这么讲究。
在芦山县龙门乡王家村新村聚居点,王家村石刀背沟组村民周承霞很高兴,她说,新房外观漂亮,室内装修也要跟上,她家客厅地砖用的大规格彩色瓷砖,两间卧室铺的是实木地板,房门用的也是实木雕花门。尤其在门厅两边,挂着她耗时3年、千针万线绣出的十字绣作品,扯人眼球。周承霞说,这两幅十字绣拿到装裱店装裱时,有人出价10万元购买,周承霞没卖。在周承霞看来,人的思维方式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按照过去的想法,就算出价几万元她也会卖,现在不同了,村民也懂得享受,懂得欣赏了,十字绣挂在新房里,赏心悦目,增加品位。
产业作支撑
即要安居更要乐业
有了漂亮的新房,解决了安居问题。但建设新家园,许多家庭背负了债务,灾后重建中,各级党委政府把灾区群众增收致富摆在首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灾区群众在安居的同时乐业。
6月21日、22日连续两天的采访中,记者看到大部分新村聚居点附近,都有一个特色产业园,周边群众可进产业园务工,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以产业园为平台,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芦山县飞仙关镇凤凰新村聚居点对面是百亩优质葡萄示范园。建园过程中,当地有100多位村民在园区务工,每天有七八十元收入。更重要的是,葡萄园建成投产后,将示范带动当地发展2000亩优质葡萄。
位于芦山县思延乡的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由猕猴桃产业园、林业产业园组成,地处清江村新村聚居点、草坪村侨爱新村聚居点附近。当地村民流转土地,不仅能得到流转金,还能在园区务工,投产后还有分红,园区的建设,为当地村民铺就了致富路。
在龙门乡隆兴村新村聚居点附近,上千亩猕猴桃苗长势喜人。当地村民除有流转资金外,不少人选择在猕猴桃园务工,栽种苗子,栽桩拉线,管护……当地村民兴奋地说,灾后产业重建,让农村原始耕作模式得以改变,以经济产业为主,以规模化种植、集团化经营为产业支撑,拓宽了灾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雅安日报记者 彭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