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村建设 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助农增收致富

25.02.2014  12:02

——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在凉山调研时强调

(记者 苏华) 21日,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率领省委农工委、省农业厅等部门负责人,在凉山州委副书记赵世勇的陪同下,深入德昌、冕宁、西昌,调研凉山州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李昌平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突出凉山特色,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加快建设新农村,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

  “老乡,你建这栋房子花了多少钱?日子过得好吗?”李昌平一行首先来到德昌县小高乡安宁村,看到这个刚刚建设好的新村里楼房座座,小楼与绿树相映生辉,文化站、活动室、运动场等设施齐备,村民们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昌平很高兴,随兴走进村民崔光全家里,仔细参观老崔家这座一楼一底的小别墅,并和老崔拉起了家常,详细询问了老崔一家的生产生活现状。

  德昌县小高乡安宁村作为全州唯一的土地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整理总投资1235.7万元,亩均投资2879元,田、水、路、林综合整理农田4291.97亩,新增耕地436.29亩。经过整治,安宁村实现了田土平整化、坡地梯田化、水田网格化、灌溉设施化,逐步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全村人均增收1.26万元,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老崔家的收入也年年增长,用原来的宅基地置换,只花了十多万元就建起了新房子,环境好了,生活更幸福了。

  “不错、不错,看到你们过上了好日子,我很高兴”。“搞新农村建设,关键要保护好老百姓的利益,让群众得实惠”。李昌平不时与大家探讨新村建设的路子。

  “很有特色,很有亮点,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只有把工作做扎实了,老百姓才能得实惠”。一条条宽敞道路环绕村庄,民居白墙红瓦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墙体点缀有彝族民族图案,更添民族风情,两边绿化树木早已栽好,横成列,竖成排,将村庄包裹在一片绿意之间,犹如仙境。来到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新建成的彝家新寨。李昌平对这座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原则和“三有利”要求,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规划,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规划,根据彝区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结合区域建筑特色和民族风格建设起来的彝家新寨赞美不已。

  李昌平强调,新村建设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完善功能,产业支撑、长效推进,实现新村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新村建设既要继承,又要创新,要继承传统民居独特的风貌,保持农村独有的建设风格,让老百姓的新居有前庭后院,有鸟语花香,体现农村特色、田园风光;房屋内部建设中,要有创新,设施现代化,既要满足群众生活水平发展的要求,还要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通过新村建设拓展乡村旅游渠道,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机制,吸引更多游客来休闲、度假、体验,增加群众收入。

  “很壮观,很震撼啊”。走进西昌市礼州花卉园区祥虹园林有限公司的花卉大棚里,看到满棚的花草昂扬生长,花香扑鼻,李昌平一边仔细听公司负责人介绍情况,一边不时询问各类花卉的栽培技术、品种周期、营销市场。

  花卉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西昌市将花卉确定为骨干产业之一,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实施“以花卉园区为载体,以对外开放合作和完善产业体系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种苗、种球、切花、盆花、绿化苗木、工业花卉六大体系。到2013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一万亩,各种温室大棚90多万平方米,年产鲜切花1亿多枝。礼州片区花卉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八家,建成了大棚设施24万平方米,生产的种苗达120万苗。2013年实现产值2330万元,带动农户实现增收320万元。

  李昌平指出,发展现代农业,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化水平,走科技内涵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西昌地处安宁河谷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具有适宜花卉产业发展和高档盆花种植的自然资源优势,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群众增收。

  李昌平一行还到德昌元坤绿色果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

  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杨新元,省农业厅副厅长祝春秀,凉山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达久木甲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