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返乡见闻:人情负担少了 家乡民俗变了

10.02.2016  18:35

    新华社成都2月10日电(记者周相吉)新春之际,四川返乡农民工代作奎真切感受到家乡年俗的变化:人情往来送礼金少了,这大大减少了他的“人情负担”。

    代作奎是四川省安岳县岳新乡桃坝村村民,一直在外从事电器、净水器等行业的设备销售工作。2月初回到家后,就感到风俗开始发生变化。“以前,这个时候很多人办酒席,送礼都是400元、600元。现在,大办酒席的人很少。”代作奎说,崇尚节俭、移风易俗得到大多数村民的认可。

    在岳新乡新田村,村民邓天明每年送出去的人情礼金,要占到家庭生产生活的一半以上。他说,农村办酒席的种类很多,除了婚丧嫁娶之外,满月宴、生日宴、升学宴、乔迁宴,有的甚至买车都要操办一番。“去年上半年我给村民送礼就达到6800多元,都记不到送了多少起了。村民邀请后,如果我不去他们会说瞧不起人,礼少了还挂不住。

    记者新春之际在岳新乡采访发现,这种风气正在发生改变。当地村民说,有的即使办酒席,也不收礼金,这在之前少之又少。新田村村民文传刚修了新房,为了庆祝乔迁之喜,他向大家族的成员及村民发出邀请,也向邓天明发出了邀请。“他打过招呼,说只是图个热闹,不用送礼,送了他也不会收。”邓天明说,那天很多村民与他一样,只是买了一串鞭炮,既热闹又没什么负担。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红白喜事理事会”机制的推出。2015年下半年以来,岳新乡在桃坝村、新田村试点运行“红白喜事理事会”,并制定了《红白喜事理事会章程》,党员干部、党员带头签订《节俭操办红白喜事承诺书》,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并在村民中广泛提倡。

    “刚开始推的时候,我们也小心谨慎,害怕受到村民和舆论的强烈反对。”岳新乡党委书记刘毅说,乡里决定通过党员示范、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等举措,让村民自己做选择,结果村民高度拥护,并写进了村规民约。

    “以前春节期间,一个生产队就是轮流吃宴席,从初几一直吃到出元宵,不仅浪费还增加村民负担。”刘毅告诉记者,提倡节俭并不是反对春节家人团聚。“以家族、家庭为单位的,该聚还得聚,这也是我们的传统习俗”。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