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央新政让“无牙老虎”变国务院强势部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
久未公开亮相的环保部长陈吉宁最近主持召开了一次部门例会,会上,原则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等40个生态市(县)的审核意见。长安街知事APP发现,在审议这项议题时,环保部提到了一个履职方向:逐步完善国家生态市(县)考评制度体系,对已建成的国家生态市(县)加强监管。
从约谈环保排名较后的地市主官,到大规模派出督查组监督履职,再到加大对生态市县的考评力度。不难发现,中央对地方的环保管理方式、力度、能力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强大的制度支撑。几天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调整市县环保机构管理体制。市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仍为市级政府工作部门。省级环保厅(局)党组负责提名市级环保局局长、副局长,会同市级党委组织部门进行考察。可以这么说,这一《意见》的下发,让“无牙老虎”变成了强势部门。
有小伙伴要问,现在说变化,那中央原来管不了地方的环保么?事实上,这不是管不管得了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管到位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环保部门是一级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从机构设置上说,执行地方政府的指令,主官由地方任免。在地方需要发展,环境需要保护这个大环境之下,环保部门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它希望自己能够监管处罚这些违法企业,另一方面却受到了地方政府的管辖和制约。如果地方政府片面看重GDP的数据提高,环保部门严格按照环境法来处罚势必导致有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倒闭甚至关门,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指标。面对尴尬处境,环保部门多数时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性配合,等真正出了事故的时候才去灭火。
更为尴尬的是,环保部门缺少有力的执法武器,这对于污染企业没有有效的震慑力。就像环保部门所说:自己是一个无牙的“老虎”,害怕让别人看到自己没有牙。
环保部督查组向河北反馈时不是说了么:原省委主要领导(周本顺)对环境保护工作不是真重视,没有真抓。由此可见,在原有的管理体制中,地方生态治理好不好,不完全是环保部门给不给力,而是地方主要领导的政绩观和发展思路问题。
这话可不是开玩笑,长安街知事APP就听闻过,有的地方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把环评程序简而又简,环保部门如果稍微提点意见,就会被认为不顾大局。有的人会说,已落马的山西环保厅长刘向东不是很硬气么,对地方政府毫不客气。请大家注意,他那可是为了“吃拿卡要”。个人的强势,并不代表部门强势,在整个政府体系中,以前的环保部门可算不上是“有话语权”的。
基于发展中国家在某一发展时期的特殊国情,从地方政府到企业甚至到公民个人,都有不重视环保的主观意识。以至于此次这么重大的环保改革制度推出后,社会兴奋度远不及预期,甚至还有人不知其要义所在。
事实上,此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环保部门“对谁负责”的问题。改革后,环保部门就能理直气壮地成为政府系统中的强势部门了。不是人的强势,而是部门背后有上级部门做“靠山”。
陈吉宁近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指出,改革就是要切实解决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变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大量存在的状况。通过省级上收并统一行使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监察职能,切实解决“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
事实上,环保部门的“处境”转变,同此前的纪检监察部门很像。如今,纪检监察部门的情形变了,地方纪委书记的任命,上级纪委有重要话语权;部门纪检组的进驻,由上级纪检部门派遣。这样一来,监督的独立性就保证了。因为,纪检部门不仅要对同级党委负责,更要对上级纪委负责。此次环保监管体系的改革,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工作关系的转变,不仅仅是下级对上级的转变。上级部门也需要不断探索管理模式的创新。
开头我们说了,浙江这次有城市成为生态市。事实上,浙江的生态治理一直受到环保部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环保部亲赴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召开现场会,召集了全国环保系统官员学习浙江“五水共治”经验。同时,环保部还与浙江省政府签约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使浙江成为首个开展部省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省份。由此可见,中央和地方在环境治理的互动方式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责任编辑:瞿崑 SN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