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逛新城 小镇也有城市“范儿”

03.02.2014  13:11

    记者探访峨眉山山脚下的符溪镇——

    2月2日,正月初三,记者驱车来到我省首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乡镇——峨眉山山脚下的符溪镇,感受小镇的别样春节。

    镇里的工作人员热情邀请记者先绕场一周。汽车沿着符溪镇“一环路”前行,新城画面次第展开:仿川西民居样式的是居民楼,房顶上飞檐斗角古香古色;欧式风格的是外国语学校;滨江路两旁商铺林立,到中午吃饭时间人头攒动;不远处还有金威利集团、宇强电机车厂等企业……“产城相融啊!”记者笑言符溪镇有现代城市的“范儿”,符溪镇工作人员笑起来,“镇里是‘先外后内’,内城改造刚开始,再过几年来,镇里更是‘表里如一’的现代城市了。

    新城镇

    年后将启动170户棚户区居民的拆迁安置,新城追求“表里如一

    从“一环路”向城内行进,符溪镇“先外后内”的建设策略在视角上得到直观体现。

    经过符溪广场,可见到广场一旁矗立着红墙白窗的7层安置房,而在它们对面,是新修的商品房,同样是7层。镇里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这里的商品房单价快赶上峨眉山市城里了。再往前走就是金丰路,这条街一头连着新城,一头连着还未改造的上街、下街。老街是两车道,只有新城里的一半宽;街道两边是店铺与住房合一的低矮旧房。

    对于新的一年,老街居民有许多美好期待。

    在上街边,老居民夏泽民坐在水果摊边,摊子中央摆着火龙果、桂圆等水果。借着老街的人气,他的生意不错,“过年期间,隔两天还是要出一箱桂圆喔!”更让他心情舒畅的是,镇上年后将开始这里的拆迁改造。老夏的希望很实在,如今住的老屋没有下水管道,倒污水需提着桶走5分钟,“新房子有个独立下水管道,我就满意喽!

    “这几年变化好快!就金丰路,几年前也还看不到高房子嘛。”中午12点40分,易学新大伯和一家亲戚老小,提着两箱刚买的香蕉牛奶,刚从馆子吃饭回来。在镇上住了20年的他,希望未来的老街,能成为如今的金丰路——4车道,高楼林立。

    居民的期待,即将成为现实。年后,镇上将启动170户棚户区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镇纪委副书记何学洪介绍,就在几条老街上,还将建设新的农贸市场和步行街。

    新产业

    种植生态蔬菜带来高收入,镇里种植基地已近2万亩

    “一环路”外是符溪镇的“钱袋子”——蔬菜种植基地。田间,一个个由钢架搭成的大棚连绵成片,在太阳照耀下闪着光。

    虽说是大年初三,但村民许长兢已拿着锄头,在地里忙着分垄挖沟了。“茄子苗快长好了,马上要栽,只有春节抓紧时间垦地,总不能让苗子等地嘛!”更何况,今年他和老伴俩人又多承包了1亩地,工作量大了不少。

    许长兢家的茄子,“含金量”很高。大棚里的反季蔬菜,价格都很高。2013年家里种了茄子、苦瓜等4亩蔬菜,收入达6万元。至于大棚,则是政府资助。仅2013年,政府出资在镇上建设大棚超过600亩。高收入,带动了全镇农民的积极性。如今,镇里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已近2万亩,成了镇上主导产业之一。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春节期间,和许长兢一起忙活的,还有金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员工。和老许比起来,合作社大棚更为先进:一进棚,立刻能感到一股热浪——苗架下面遍布热水管道送暖,上面挂着同样是供暖用的银色灯泡,棚顶还有鼓风机通风。工人们来回穿梭,忙着将一盒盒黄瓜苗抱到棚外卡车上,销往外地。“搞农业嘛,还是要懂技术的大户和专合社来带个头。”何学洪说。这一观点,得到井研县禾丰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袁定江赞同。大年初三,他开着卡车来镇上买苗子——自己也种了,但老是容易死,“好久你们符溪镇还是派几个技术员过来哦!

    新生活

    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更要找点乐趣,享受生活

    一阵铿锵的鼓点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远远望去,符溪广场上一群衣着统一的女鼓手正有节奏地敲着腰间平鼓。

    是镇上请专业团队来表演吗?“啥子哦!都是我们业余队自己组织的!”听了记者提问,在一旁指导的领队林志新乐开了花。她说,每逢月末和春节,镇上的5支业余队就要一起表演节目。

    在符溪镇,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峨眉山市老年大学在符溪镇开设了分校,请老师授课,学员每年只交40元学费;而符溪广场,则成为了镇上文娱活动的舞台,“从年轻人的迪斯科,到中老年人的坝坝舞,每天都分片区排练。”林志新说,平时围观群众成百上千。

    说话间,镇上径山社区队的婆婆大婶们鱼贯上场,音乐响起,出乎意料地来了个快节奏的舞蹈《中国范儿》,引发全场喝彩。因为没找着位子,镇上丰收村村民董志琢索性骑在自行车上,一只脚踩着地,伸着脖子喊好。

    他说,没什么事的晚上,他都会骑30分钟车,到镇上来看各个表演队排练。“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更要找点乐趣,享受生活!” 

    外来户陈敬德:再开一家旅馆 日子更有奔头

   胡彦殊 刘川 熊筱伟

    地点:峨眉山市符溪镇德盛旅馆

    内江人陈敬德开的德盛旅馆在符溪镇上数一数二。

    走进宽敞的大院子,6层旅馆共23间客房,院子内外停满了小轿车。坐在宽大的红色真皮沙发里,陈敬德和儿子陈浩彰正算着过年的账本,“这几天旅馆的入住率超过90%,日收入接近2000元,”陈敬德指着沙发颇有些得意地说,“有时候这里还要睡人呢。”“总的算下来,去年旅馆收入接近20万了,又涨了。”陈敬德说。“真是牛人啊。”陪同记者的符溪镇径山社区主任余开明竖起大拇指。上世纪90年代从老家内江隆昌县来到符溪打工的陈敬德白手起家,如今不仅拥有一个鸭鹅毛加工厂,还在2011年投资近200万元兴建了这座6层小楼的旅馆。

    德盛旅馆往年春节期间入住率还不到50%,今年为何客源充足?

    陈敬德带记者走出大厅找答案:川A、川L、渝A、贵A……各地车牌大集合。“符溪镇离峨眉山旅游区仅8公里左右,去年乐雅、乐自等几条高速的开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自驾游客源,再加上春节习俗在改变,以前是走门串亲戚,现在上峨眉山的人也超级多,”陈敬德说。来自南充的陶婷婷正招呼家人上车,准备出发上山,“春节不想折腾去太远,在峨眉泡点温泉,睡到自然醒很巴适,山上房间不好订,我们就住在镇上了。”“新城建设快,明年对面就要拆迁了,”陈敬德点上一支烟,指着对面那块地,意味深长地和记者分享自己的新年愿望:再开一家旅馆,交通发展了,客源不愁,日子更有奔头。父亲得意,站在一旁的儿子陈浩彰也不甘示弱,“今年我光卖冒菜就挣了近十万块钱呢,再过两年应该就能赶上你了”。

    对儿子,陈敬德有点无可奈何。陈浩彰2011年从西南财大毕业,一开始在成都一家证劵公司上班,干了半年后去考公务员,先后考上了乐山和阿坝的公务员却都辞职了,去年初陈浩彰回到家乡隆昌开起了冒菜店。这让苦了半辈子,就盼着娃娃有个稳定工作的陈敬德心里多少有点意见。

    但陈浩彰振振有词地找出与父亲的共同点,相对大城市的高投资和高风险,小城镇有更多的创业机会,比如开旅馆、开冒菜店。父子俩开心地笑起来。

     本地人刘明清:考个驾照买辆车有车有房才算城里人

    “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组 胡彦殊 刘川 熊筱伟

    时间:2月2日(正月初三)13时

    地点:符溪镇广场安置点南区

    刘明清家所在的小区就在符溪镇广场旁边。一排排6层小楼整齐排列,大片绿化带以及外挂的空调机组让这个小区在符溪镇上颇有些气派。这里是当地农民的拆迁安置房。“我18岁开始种地当农民,想不到老了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刘明清咧嘴笑了。

    刘明清本来住在离镇上5公里开外的村里,和老伴、女儿女婿一起种着两亩地的金针菇,行情好的话一年能挣10万元。他所在的村因为纳入旅游小镇规划被拆迁,去年6月份就先行搬进安置小区暂住,今年全家5口人一起在新小区过的春节。再等两个月,他们就能正式拿到2套安置新房的钥匙了,“明年春节就能真正在新家过了”,刘明清盘算着要把从老房子搬过来的电器全部换掉。

    记者问刘明清愿不愿意搬到镇上住?“当然愿意啦,”刘明清看了看正在聚精会神看动画片的6岁孙女说,“这边不仅房子环境好,更重要的是孙女上学方便,出门过个桥就到了,以前上学至少要半个小时。”“不仅仅是上学哦,啥子都方便,去买东西、找医生都比以前方便。”一旁的老伴何秀明忍不住插话。

    “镇上的农贸市场里每天都有攀枝花和米易的新鲜蔬菜运到峨眉,我帮忙装卸,一个月勤快点也能挣个八九千,女儿和女婿接下来要做点小生意,老伴在家专心带孙女读书了。”刘明清向记者描绘着未来的生活。他还有更大胆的计划。以前对车子想都不敢想的刘明清,今年想动员家里人一起和他考驾照,“买个20万元以内的车子,有车有房才算城里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