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 首条空气质量预报发布

02.01.2014  11:41

  原标题: 新年第一天 首条空气质量预报发布

      核心

  提示

  ■成都制订的《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拟于近期正式发布实施,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将是预案的重要内容

  ■每日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也可供市民日常生活参考

  成都在全国首批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后,昨日起又正式启动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昨日下午5点过,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成都市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条中心城区空气质量预报信息:1月2日成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

  这也是成都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后,按新标准评价正式发布的首条预报信息。

  预报启动

  首次预报非常准确

  昨日下午,成都市环保局在新浪网的官方微博“@成都环保”,发布了一条“成都市区空气质量预报”。

  按照成都市环保局要求,本月起,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联合成都市气象台正式面向公众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目前,空气质量24小时和72小时预报工作已试运行(72小时的预报今天暂时还没有发布)。

  1月1日晚到2日成都市区以多云间阴为主,近地面逆温存在可能性较小,层结稳定,风速小,局部地方有雾,气象扩散条件较差。由于污染物长时间积累,预计1月1日成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1月2日为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

  这条1月1日下午发布的短时预报,在晚间被证明预报准确:截至昨晚11点,成都市空气质量AQI指数为234,为重度污染。

  事实上,关于空气质量的预报,成都最早在2000年就开展了空气质量预报的准备工作。当年,成都投入300万元,从美国进口API公司、RP公司的仪器,除对空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外,还实现对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在实现空气质量日报的同时,为预报提供条件。之后,逐步尝试并慢慢实现了对API的预报。

  预报原理

  预报系统还将不断完善

  不过,国内空气质量的预警预报技术并不成熟。预报的基础首先应该包括对区域大气污染的分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污染物来源,以及主要污染物如PM2.5的污染程度及光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同时,还要有区域的较为准确的污染源数据库。此外,还要有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以及气象、航测、卫星遥感及模型模拟等多种手段相配合,要能够模拟量化气象变化对污染物生成、转移、加重、涤除程度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上,再研制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建立相应预警预报模型。

  预警预报模型建立后,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气象监测等多个系统的监测数据,结合污染源的变化情况等,就可以由系统“计算”出未来一段时间空气的变化趋势。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成都空气质量的预报系统已试运行,同时正在借助数值、统计模型的不断改进和相关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不断完善预报工作。成都市环保局还表示,他们将不断改进预报方法,预报的准确度会随着技术和经验的积累逐步提高。

  预报作用

  出门锻炼前可先看预报

  昨日的预报信息,除在成都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发布外,还在成都市环保局官网、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官网发布。据市环保局的消息,成都制订的《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拟于近期正式发布实施,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作将是预案的重要内容。

  根据预案征求意见稿,成都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信息,将通过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网站(www.cdemc.org),“天气通”、“彩虹天气”等手机应用软件,“@成都发布”、“@成都气象”、“@成都环保”等政务微博,以及电视、广播、报纸、道路交通信息显示屏等平台发布。

  据悉,如果达不到发布重污染预警的条件,每日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也可供市民日常生活参考。如昨日首条预报信息发布后,“@成都环保”还发布“温馨提示”称:在空气质量重度污染情况下,请市民朋友注意加强健康防护。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同步播报

  四川新增7地实时发布

  空气质量信息

  成都商报讯(记者 祝楚华 实习生余梦洁)从1月1日开始,全国实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的城市由2013年的首批74个正式增至190个。四川除成都外,进入全国实时发布系统的城市增加了绵阳、德阳、攀枝花、自贡、宜宾、泸州、南充7个环保重点城市。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在官网实时发布了这8个城市新标准的实时空气质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