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俗”过出别样趣味 折射我国社会变迁

24.02.2015  18:57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庞书纬、沈洋、程迪、吴锺昊) 乙未新春,各地兴起众多“新年俗”。网购年货、春运“逆向迁徙”、微信“抢红包”、家人同看老电影……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让新春佳节过出别样趣味。

  在电商经济发达的浙江,农贸市场、超市商品依然丰富,但往年节前抢购年货导致街道水泄不通的场景却已不再。“现在流行上网买年货啦!”嘉兴桐乡市同福乡建胜村村民徐良说,从进口的车厘子到土产的山核桃,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头天晚上下单,第二天上午就送到家门口,“比去市场还方便!

  随着信息网络逐渐发达,越来越多农村接通了宽带互联网,网购年货也不再是城市居民的“特权”。鸡鸭鱼肉、糖果炒货……“趁着过年,还有乡亲干脆上网买了山地自行车、钓鱼竿。”江西省上饶县田墩镇流源村村民杨盛春说,这些非生活必需品平时买难免纠结,顶着“年货”的名头就买得“理直气壮”了。

  今年春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新年俗”无疑是春运大潮里的“逆向迁徙”。为了拥有更多的团聚时间,越来越多“50后”老人踏上了前往北上广的列车,奔向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子女。

  “春节假期就一周,再加上路远,孩子要是回家的话,一共也住不了几天,还不如我们老两口去北京和孩子们一起过年呢。”家住青海省西宁市的退休干部王成贵,早在农历腊月二十就和妻子一起赶往北京,与女儿女婿相聚过年。

  他的女儿王宇说,原先每次回家,还要走亲访友、同学聚会,真正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少之又少。“今年父母可以在北京住上半个多月,我们也可以好好聊聊天了。返程我坚持给他们订了机票,实在不忍心让他们路上太辛苦。

  专家点评说,在我国当下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逆向迁徙”体现了老人对亲情的诉求,相对而言也更适应现代人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是对原有子女回家过年的有益补充。

  春节长假,微信“抢红包”几乎成了全民参与的“过年主业”。除夕当夜,微信与中央电视台春晚合作推出“摇一摇抢红包”业务,据统计,在春晚播出的四个多小时里“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最多时达到每分钟8.1亿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抢红包”作为“新年俗”之一,突出了互动感和分享感,也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潮流。

  除了边看春晚边“抢红包”,家人同看老电影也成为过年“新时尚”。在西宁一家影院里,影片《甲方乙方》的片尾曲响起时,年过半百的张文霞眼里饱含泪花。“这次和女儿一起来看老电影,看着看着,我就回想起20年前带着她一起看电影的情景。

  为了迎合“陪父母看场老电影”这个充满温情的市场需求,不少影院在春节期间适时推出了“老电影”专场。“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西宁某影院值班经理刘冰说,“‘老电影’专场刚开的时候还害怕没有观众,没想到陪父母来看老电影的人还真不少,我们又临时增加了放映场次。”

  尽管“新年俗”形形色色,万变不离其宗。“追求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是过年不变的主题。”张文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