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园 新产业 新生活

23.07.2014  11:22

——走进“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周年现场

□记者 廖晶莹
    2013年7月20日,“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成都召开。一年之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怎么样了?7月17日,记者走进雅安农村,看发展谈变化。
新家园里念党恩
    “灾后重建感谢共产党,新居落成不忘政府恩。”7月17日,记者在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东风新村聚居点看到,村民在新房贴上对联表达感恩心情。房屋主人杨桂云告诉记者,在政府帮助下,她花了20余万元在聚居点建起了约270平米的新家。政府补助建基础设施,还组织大家成立自建委员会监督质量,让农房重建“省钱又省心”。
    在荥经县民建彝族乡大坪村,依山而建的红砖平房鳞次栉比,六七户一排,一直延伸到山顶。地震后,香港红十字会在荥经县援助民房重建项目,对居住在民建彝族乡境内生活特困的村民提供每户2万元的民房重建资金补助,政府补助资金3万元,农户自筹2万元,由民间乡政府统规代建,为彝族同胞修建起永久性住房。
    目前,雅安全市农房维修加固全部完成,农房重建全部开工;同时,政府为625户“三孤”人员、五保户“兜底”建保障房,已于今年1月28日前全部实现“搬新家、过新年”;对4482户需帮扶才能建房的困难群众,采取党员干部帮扶、社会援助等方式“一对一”落实帮扶建房,于今年4月20日前全部完成。
新产业带来新生活
    在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东风新村旁,有一个占地37平方公里的农业公园。这个既种植着大片猕猴桃、蓝莓等农产品,又和城里公园一样,有着观景台、指示牌、星级厕所等设施的项目,寄托着当地村民对震后新生活的无限憧憬。龙泉村二组村民张本芬告诉记者,她在公园里的猕猴桃园区务工,除了每天四五十元的工资外,还有土地租金和年终分红。
    而在有“巴蜀高山野山药第一村”之称的天全县老场乡禾林村,一个总投资1.65亿元的山药农业产业化项目,将直接带动禾林村和周边乡镇一万多户农民从事山药种植,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6.075亿元。灾后重建中,天全县引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山葵、冷水鱼等产业,努力把天全在生态农业资源上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和群众奔康致富的经济优势。
    据统计,截至7月20日,雅安全市纳入重建规划项目累计开工2142个,开工率99.7%;完工项目693个,完工率32.3%;完成投资292.6亿元,占估算总投资的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