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雅安市新场村彝家新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取得实效

24.09.2014  21:16

彝家新寨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彝区综合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石棉县安顺彝族乡新场村是雅安市首次得到的唯一一个彝家新寨建设村。省政府秘书长、市委书记叶壮同志批示“请市扶贫移民局会同石棉县委、县政府实现好,要建出水平,与发展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相结合,形成雅安一大景点。市级相关部门要全力支持”。2014年4月项目正式启动,市、县高度重视,按照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总要求,强规划、抓产业、建机制、重管理等多措并举,立足新场村资源特色和优势,突出“生态文明示范”定位,整合灾后重建、彝家新寨、幸福美丽新村等项目资金,锁定116户贫困农户,科学实施彝家新寨项目建设,努力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红军路上新彝寨、安宁湖畔幸福家”。 截至目前,已完成住房建设84户,修建标准化圈舍35间;完成村内机耕道3公里,沥青路面铺设2.2公里;安装引水管1200米;接通住户入户用电54户; 发展种植户25户、养殖户35户、林果业户57户,栽植海椒、白菜等600余亩,完成1000亩核桃改良嫁接及枇杷科学管护。

一、强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新寨

按照民生优先、彰显特色、完善功能、产村相融的规划原则,尊重文化习俗和民族宗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因地制宜编制新场村彝家新寨建设规划。 一是围绕“住上好房子 科学规划聚居点。锁定116户贫困农户实施住房改造和四件套建设,配套实施公共服务、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围绕“过上好日子 科学规划每户发展种植、养殖、林果等为重点的产业扶持计划(注:116户农户中重点发展种植24户、养殖35户、林果57户。) 三是围绕“形成好习惯 规划“四改”(改厨、改圈、改厕、改庭院)、“三建”(建设入户路、清洁能源、垃圾池<站、点>)、“三清”(清沟渠、清污水、清杂牧)为主要内容的环境连片整治工程。

二、抓产业,产村相融建设富裕新寨

结合新场村地理地势、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实际,按照产村相融、强村富民、优化布局的要求,科学制定新场村产业发展规划,做强产业支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 科学布局特色产业。产业发展预算投资209万元,在新场村三组、七组建设标准化优质枇杷基地500亩;在新场村四组和安宁湖周围建设标准化优质核桃基地1500亩,嫁接改良1000亩;在新场村三组、四组、五组、七组发展辣椒、大蒜、豌豆等中高山错季蔬菜1000亩;建设集中养殖小区3处56户。 二是 完善产业基础设施。通村通组公路建设预算投资288.5万元,硬化机耕道4.12公里,新建机耕道3公里,改造提升机耕道6公里,安装防护安全设施5.5公里;农田水利建设预算投资274万元,实施安宁湖防漏防渗整治,新建山坪塘0.3万立方米,修复堰渠9公里,安装节水灌溉300亩,枇杷果园土地整理200亩。 三是 着力开辟群众增收渠道。依托寨区独特自然风光、独具魅力民俗文化和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育精品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辟更多脱贫增收渠道。

三、建机制,群策群力建设活力新寨

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二年全面建设、三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资金整合、联系帮扶、科技推广四大机制。 一是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市扶贫移民局和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石棉县安顺彝族乡新场村彝家新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 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整合彝家新寨、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项目资金2002万元,高标准实施道路、堰渠、风貌、广播电视、活动广场、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中心等工程建设,改善新寨基础设施条件。 三是 完善联系帮扶机制。积极配合省政府、省政协领导以及省级11家部门对新场村的联系帮扶活动。 四是 建立科技推广机制。大力推行“五新”技术,优先选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池等节能循环技术。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校县合作”关系,搭建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

四、重管理,统筹兼顾建设文明新寨

一是 探索新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建设管理模式,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建设管理,激发其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二是 倡导新生活。彝家新寨建成后,引导群众在抓好黄果柑种植的时候抓好黄果柑营销,打造优质黄果柑品牌。同时,加强文明宣传,大力开展文明户、卫生清洁户等评选活动,形成寨区文明新风。 三是 培养新农民。整合人力资源、农业、就业等各类培训,加大产业发展知识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是 打造新产业。依托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枇杷、核桃和中高山错季节蔬菜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