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巡视组才是最强反腐挖掘机

12.10.2014  21:36

  人民网10月12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这几天,接受今年首轮中央巡视的地方和部门纷纷晒出“整改清单”,动辄上万字。通过这些“整改清单”可以发现,巡视组简直堪称最强“反腐挖掘机”,“整改清单”有料、有数据、有案例,内容丰富。在这里,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为大家总结出了三个看似平常却值得一提的小细节。

   细节一:开篇先表态,整改是常态

  翻开“整改清单”,往往都是先表态,先讲认识问题。“高度重视中央巡视组指出的问题和意见”、“把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这样的话是一定要有的。说明什么呢?说明整改不是可有可无的,整改是必须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风生水起、如火如荼,至今已经开展了4轮。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担心,巡视成为一阵风,刮过之后问题依旧。对此,中央也十分重视,多次强调,要运用好巡视成果。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就说过,要用好巡视成果,分类处置,做到件件有着落。被巡视单位党组织要狠抓整改落实,对整改不彻底、措施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对于整改工作,中央是指定专门机构盯着的。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跟踪了解、督查督办整改工作,包括:促请被巡视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按时报送整改情况,并配合巡视组进行认真审核,对整改事项不完整、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也会提出进一步整改要求。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时还会组建专项检查小组,配合中央巡视组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的内容之一就是巡视成果运用情况,看反馈、移交是否及时规范,整改工作是否到位。

  不按要求整改,是要问责的。中央明确提出,如果不按要求整改,特别是因落实不认真、成果运用不到位又发生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细节二:整改清单要公布,群众和媒体来监督

  除了表态,各家“整改清单”开头几乎都有这么一句:“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情况予以公布。”然后呢,“整改清单”最后一般还有这么一句:“整改情况在党内通报的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党内、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这几句话的潜台词是,整改完了还不算完,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各界监督,整改是不是到位了要由群众说了算。所以,“整改清单”都会留下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邮政信箱、电子邮箱等。

  依靠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巡视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中央巡视组进驻后,都会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公布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干部群众与巡视组取得联系,接受群众举报。中央巡视组在巡视后向被巡视地方部门反馈的意见,也主要是当地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那么,整改报告出来后,自然也应该给群众一个交待。

  按照有关要求,被巡视地区、单位要在中央巡视组反馈巡视意见后2个月内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送整改情况。整改情况在党内通报的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党内、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看到这里,问题来了:如果对整改工作提出不同意见会不会有风险?中央说了:“我们一贯重视保护反映真实情况特别是反映了重要、敏感问题的同志。

   细节三:“专项巡视”前所未有,“巡视整改”出新招

  这次公布“整改清单”的,既有北京、天津、辽宁等地方党委,也有科技部、中粮集团、复旦大学这样的单位党组。两者之间不是没有区别的,前者接受的是常规巡视,后者接受的是专项巡视。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今年3月至5月,中央巡视组对北京、天津、辽宁、福建、山东、河南、海南、甘肃、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常规巡视,同时对科技部、中粮集团、复旦大学开展了专项巡视。开展专项巡视,这在前两轮巡视中是没有的,是中央巡视工作的一项新的探索。

  什么是专项巡视呢?与常规巡视不同的是,专项巡视可以针对任何一个地方、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更突出、程序更简便、时间更紧凑,具有机动灵活、出其不意、短平快的特点,被称为腐败分子头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次选择科技部、复旦大学、中粮集团开展专项巡视试点,涵盖科技、教育、农业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并非偶然。而从巡视结果和整改情况看,也确实做到了以小见大、由点及面,通过剥茧抽丝,把许多问题挖了出来。

  没有常规巡视那般兴师动众,哪里有风吹草动,专项巡视就到哪里,将来有问题的人恐难心存侥幸,腐败分子也将难有立足之地。

  最后提醒:所有的“整改清单”,都可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找到全文来研读。感兴趣的话,就去看看巡视组是如何做好最强“反腐挖掘机”的吧。

(原标题:新华视点:巡视组才是最强“反腐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