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开出美丽乡村之花

26.06.2014  19:34

  住着小洋楼,推开窗户看,门前是镶满石子的乡间小路,和清澈流淌的小河,近处是茂盛的翠竹、绿树,远处是具有现代元素的田园,一派生机,一派新气象。站在远处鸟瞰,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的簇拥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组团,一个个自然的村落,外围是一片片风光无限的现代化田园,充满诗情画意,好不惬意。

  这就是四川省成都市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和样板。它坚持“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原则,按照“三体现、一方便”要求,以一定的聚合空间为基础,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在一起,形成聚居适度、产业优先、功能完善、城乡融合、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

  “新农村综合体”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它不仅改善了农民的住房条件,还在于打造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农村新社区环境美好,空气新鲜,保留了村居风情,让人记得住乡愁,舒适宜居,更在于创新了一种新的生产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村民的土地流转达到90%,农民出租耕地,有了财产性收入,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有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也可以过上具有小资情调的生活了,当然幸福。

  城市化的居住条件,秀美的山川,清清的河水,现代农业的田园风光,成了城里人眼里的香饽饽,吸引着城里人和外来游客,休闲式旅游悄然发展起来,带活了经济,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旅游收入成了农民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农民的腰包开始鼓起来了,致富奔小康的脚步加快了。

  这是一种创新,也是可以复制的。过去由于眼界不开阔,思路不新,有的地方新农村建设一哄而上,急功近利,大干快上,结果只有新房,没有新村。成都的“新农村综合体”好就好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分步实施,建设了新村,尤其保留了民俗风情,充分挖掘文化底蕴,留下了文化“记忆”,没有大拆大建,为农民办了好事。农民一比较,觉得舒适,内心当然喜欢,幸福写在脸上。

  一个值得提及的问题是,“新农村综合体”尊重了农民的意愿,顺应了农民的要求——当下农民渴望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实话实说,千篇一律种植水稻,尤其是那种比较原始的种植模式,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回报低,很不划算。而发展现代农业,不但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开始成为真正体面的职业。

  “新农村综合体”是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子,是现代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具有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所谓天时,就是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和改革要求,并配套了土地流转等诸多制度保障和政府服务;所谓地利,就是农村的美好环境和丰富的资源要素;所谓人和,就是农民渴望发展,而务工农民又积攒了一定的财富,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基于这些有利因素,政府因势利导,科学灵活的复制“三体现、一方便”“新农村综合体”,打造“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农村新社区,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带领农民发展致富,大受农民欢迎,“新农村综合体”这种真正的新农村将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四处生根开花。(小刀直言)

  原标题:成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开出美丽乡村之花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