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发展新兴产业:葡萄园里"种下"重建产业梦

03.02.2014  05:56

  时间:1月31日(大年初一)下午5时

  地点:芦山县飞仙关镇凤凰村圣泰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大年初一下午5时,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人们正在享受一年中难得的空闲时光。芦山县飞仙关镇却有几位“闲不下来”的人——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发展新兴产业。

  我们遇到凤凰村支书李志的时候,他正在新建的葡萄园边巡视。半个月前,他刚刚带领村民为葡萄苗穿上“新衣”——1米宽的黑底银灰面反光地膜紧紧覆盖在葡萄垄间。“有了这层地膜,来自山东的葡萄苗就能顺利过冬了。”李志边走边笑着说。

  牵动李志神经的这片葡萄目前只有10厘米高,在冬季干黄的土地上显得很不起眼,但却寓意着来年的希望与财富。2013年10月,经过一系列考察,来自遂宁的一家公司决定在此投资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圣泰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颜学政说,当地土壤气候适宜葡萄生长,目前已经试种了20多个葡萄品种,“这些都是市场上很受欢迎的高端品种,大规模种植成功的话,将来售价每公斤会在100元以上。

  与圣泰葡萄园一条公路相隔的就是凤凰新村的一排排设计时尚、外观漂亮的小楼房,对于灾区重建来说,安居还得乐业,光有漂亮的房子是不够的,还要有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产业支撑,能让活水有源——如何跨过这条公路的阻隔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关键。

  葡萄种植前景虽美好,但要打消当地村民的疑惑,让他们接受新事物还要一段时间。因此,合作社采取了分步走战略,首先建立百亩示范基地,让大家在务工的过程中学到技术,也看到效果。未来将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向周边农户提供优质葡萄种苗和免费技术指导,还将提供保底收购价,解决销路问题。

  “三年后这片葡萄园将初见成效,可以带动发展2000亩优质商品葡萄,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颜学政说。同时,葡萄示范园还将集观光、游览、采摘、品尝、休闲等为一体形成一条产、供、销产业链,助推周边观光、旅游、餐饮等产业的发展。

  葡萄种植也与飞仙关镇产业转型不谋而合。作为川藏线上的“咽喉”要道,飞仙关镇正在向生态种植和观光旅游产业转轨。站在青衣江旁,飞仙关镇党委书记姜平向记者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远景——要将飞仙关镇打造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借助茶马文化吸引各方来客和外来投资,并成为自驾进藏游客集散地。

  “对面的湖边将建一条滨湖路,可供游客骑行游玩。”顺着姜平的手指,由飞仙关水电站蓄水形成的飞仙湖在夕阳下闪耀着金色光芒。按照规划,沿湖将修建一条1.2公里的滨湖路,道路将分为车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游客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游览观光。

  “现在万事俱备,等春节过后,飞仙驿、茶马官道、滨湖路等一系列亮点工程将陆续动工,未来将打造为4A级景区,过两年你们再来,肯定将是大不一样。”姜平说。

  本栏撰稿 本报“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组 苗曦 王飞 颜婧 祖明远 游飞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