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测标准出炉 你的孩子能毕业吗

23.07.2014  08:31

  核心提示

  学生体质下降

  体测标准趋严

  耐力跑

  学生:大学体育老师发现,测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现在基本上很难找到满分

  新标准: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成为初中、高中、大学的必测项目。按照此前报道,如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发结业证书)处理

  肺活量

  学生:中国六年级学生(13岁)平均肺活量为1820ml,而韩国同年龄学生肺活量高达3180ml。

  新标准:肺活量检测则延伸到了小学生一二年级,将覆盖小学各年级与中学、大学阶段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从新学年起,大中小学生实行最新标准,新标准的诸多变化,可能让学生和家长们喜忧参半。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都要按照新“国标”评定一次,成绩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100分)与附加分(20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至89.9分为良好,60.0至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按照规定,每学年,学校会根据学生体质测试总分评定等级。

  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首次引入BMI指数 体重占总分15% 太胖太瘦或影响评优

  除了影响毕业,《标准》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

  和考评挂钩自然也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对于一些偏胖和偏瘦的小朋友,会否因为这一单项而影响整体成绩和评优呢?

  据川大附小体育老师王聪介绍,根据新规,体重指数的占比为15%,如果孩子体重不达标是很可能影响整体评分的,这意味着,如果体重超标,即使孩子文化成绩和各方面表现优秀,也可能在各项校内评优中败出。

  但是,对此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新版标准首次引入了体重指数(BMI)的评价标准,不再单纯衡量体重数据,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如果你的孩子上一年级,身高1.3米,体重27千克,体重指数=27 (1.3×1.3)=15.97,对照表格,孩子的指数在正常范围内就说明孩子的身材是比较匀称的,不会影响评分。

  读书16年男生多重才正常(单位:千克/米2)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三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大学

  正常 100 13.5~18.1 13.9~19.4 14.4~21.4 14.7~21.8 15.5~22.1 15.7~22.5 15.8~22.8 16.5~23.2 16.8~23.7 17.3~23.8 17.9~23.9

  低体重 80 ≤13.4 ≤13.8 ≤14.3 ≤14.6 ≤15.4 ≤15.6 ≤15.7 ≤16.4 ≤16.7 ≤17.2 ≤17.8

  超重 80 18.2~20.3 19.5~22.1 21.5~24.1 21.9~24.5 22.2~24.9 22.6~25.2 22.9~26.0 23.3~26.3 23.8~26.5 23.9~27.3 24.0~27.9

  肥胖 60 超过“超重”等级

  读书16年女生多重才正常(单位:千克/米2)

  等级 单项得分 一年级 三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大学

  正常 100 13.3~17.3 13.6~18.6 13.8~20.5 14.2~20.8 14.8~21.7 15.3~22.2 16.0~22.6 16.5~22.7 16.9~23.2 17.1~23.3 17.2~23.9

  低体重 80 ≤13.2 ≤13.5 ≤13.7 ≤14.1 ≤14.7 ≤15.2 ≤15.9 ≤16.4 ≤16.8 ≤17.0 ≤17.1

  超重 80 17.4~19.2 18.7~21.1 20.6~22.9 20.9~23.6 21.8~24.4 22.3~24.8 22.7~25.1 22.8~25.2 23.3~25.4 23.4~25.7 24.0~27.9

  肥胖 60 超过“超重”等级

  肺活量入学测 中国一年级学生肺活量约为韩国同龄生六成

  在测试项目中,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首次要求测试肺活量。肺活量也成为了覆盖小学至大学的评分项目。

  关于肺活量测试,央视体育频道足球节目曾经就此比较中韩学生,最终结果非常出人意料:中韩两国12岁男孩的平均身高为156.38cm和150.93cm,平均体重为51.32 kg和43.14kg,中国学生的身高体重都强于韩国。但肺活量却差距极大,中韩两国男孩平均肺活量分别为一年级(7岁)923ml对1450ml;中国六年级学生(13岁)平均肺活量为1820ml,而韩国同年龄学生肺活量高达3180ml。

  节目中认为,这一差距至少是中韩足球水平悬殊的一大原因。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由于学校体育课大量缩水,中小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中长跑成绩下降了10%,立定跳远成绩下降了1到3厘米,近视率接近90%。

  其中肺活量在一些城市成为了这种大缩水的最明显后果,2012年上海中小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结果优良率为43.2%,虽然单项指标有所上升,但横向比较,仍为各项指标中最低的。

  男生肺活量评分(单位:毫升)

  单项得分 一年级 六年级 初三 高三 大三和大四

  100 1700 3200 4240 4940 5140

  85 1400 2750 3750 4450 4650

  60(及格) 700 1500 2300 3000 3200

  女生肺活量评分(单位:毫升)

  单项得分 一年级 六年级 初三 高三 大三和大四

  100 1400 2500 3050 3350 3450

  85 1100 2200 2800 3100 3200

  60(及格) 600 1200 1650 1950 2050

  做多少引体向上才及格

  去年平均成绩四五个 及格要6个

  去年11月,教育部在成都对中小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跑步、跳远等项目,学生都能轻松完成,唯独引体难“向上”。测试当天,成都商报记者目睹了成都市某中学初三学生抽测情况。

  在男生做引体向上时,有的男生双腿在空中乱蹬,手上青筋都蹦了出来,可鼻子却一直坚持和单杠保持平行,怎么都不肯向上移动半分。最后统计,这一轮9名学生中,一人完成了14个引体向上,两人各完成7个,一人完成3个,4人各完成1个,还有一人抱了个“鸭蛋”。当时成都市平均成绩为4~5个。

  “和三年前相比,这个成绩已经有所提高了。”成都市体育局竞技处调研员周丽光称,三年前,市教育局和体育局曾在中学生中进行过引体向上项目抽测,“10名学生中9人成绩为零”。

  男生做引体向上多少才及格

  等级 单项得分 初一 初三 高一 高三 大一和大二 大三和大四

  优秀 100 13 15 16 18 19 20

  良好 85 10 12 13 15 16 17

  及格 60 4 6 7 9 10 11

  拉分项目削弱

  坐位体前屈标准提高

  就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比如引体向上一项不及格,还有其他项目拉高平均分。而在新标准,一个比较拉高平均分的项目也被削弱了。

  在强调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项目中,测试标准普遍提高了。“以前,学生们基本靠坐位体前屈来拉高总分的,今后估计这不再是一个拉分项目。”郭伦说,但也并非所有指标都走高,“以小学一年级男生一分钟跳绳的标准为例,此前优秀的标准是145个,基本上一个班很难才能遇到一个优秀,而现在这一标准下调到了109个,估计半数学生可以达到。”成都市实验小学体育老师郭伦说,调低标准后更能适应目前中小学生体质。

  大学生必测长跑

  体育达不到50分

  大学生只能结业

  这一变化实际上5月就已经公布。

  究其原因,同样是学生体质下降所造成。暨南大学体育老师荣浩当时曾告诉记者,他教了大学十多年,“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测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都会有一些满分学生,而现在基本上很难找到。

  另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本月介绍,学生测试成绩将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据悉,结业介于毕业和肄业之间,一般发放结业证书而非毕业证书。

  男生耐力跑(1000米)

  等级 单项得分 大一和大二 大三和大四

  优秀 100 3′17′′ 3′15′′

  及格 60 4′32′′ 4′30′′

  女生耐力跑(800米)

  等级 单项得分 大一和大二 大三和大四

  优秀 100 3′18′′ 3′16′′

  及格 60 4′34′′ 4′32′′

  网友:学生课业负担已经偏重,再向他们提出体测要求,是否变相增加学生负担?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这是一个错误观念,哪一天,中国的家长、校长、孩子都觉得别的科目能否达到优秀不重要,只有体育必须达到优秀才行,那时素质教育就真正落到了实处。”无论体育课还是课外锻炼,都要得到基本保障。

  (于5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

原标题: 国家学生新体测标准出炉 包括多项体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