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性展现中国重大选择

22.08.2014  02:26

  何谓“历史转折”?就是历史面临重大选择,或者历史行进中需要变向时,当选择即选择,当变向即变向。不过,我们知道,无论要做出重大选择,还是重要变向,都是极其艰难的。而且,我们还知道——从历史的经验或者从事件发生之后——做出变向或重大选择需要伟人。于是我们看到了文艺性的展现或还原了中国1976年10月到1984年八年时间,中国所做出的重大选择和变向。这就是央视的热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这部由当代人写、当代人拍摄的当代历史剧,一开始就向我们表明,剧中主人翁邓小平说的,他的第三次被打倒,是因为,他不愿以个人身价和荣辱来写一个“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的关于文革的决议。在我看来,这部剧里所涉及到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否定文革相关:恢复高考(文革取消了高考,也就取消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平台)、兴科重教(文革把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国民素质下降)、包产到户(文革把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推到极致,极大到地破坏了农村生产力)、平反纠错(文革把上至建国元勋下到平民知识分子扫地出门)等等,一条否定文革的主线,生动而富有激情(有些篇章催人泪下)地让当下的中国人看到,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历史转折”,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坚定地否定“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完成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良史”和“实录”(班固语)的态度,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真实地写下了邓小平重新回到党和国家领导岗位的思想基础,不是出于诸如“主义”的大道理,而出于邓小平对中国艰辛的历史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切身利益处着眼。

  在第一集里,当邓小平说到他的第三回被打倒,是因为不愿违心地写一份关于“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的文革决议,紧接着,邓小平说道,“我反复在想,这样的革命是我从十八岁以来一直想要的革命吗?这样的革命有什么进步意思?有什么进步意义?”邓小平的这三个问,不仅石破天惊,而且是邓小平后来率领他的同伴们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情感基础。因为在邓小平看来,“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对于中国的当代史和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虽然过去近四十年,但是它给中国历史带来的震荡和影响,直到今天,都不应回避和忽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是从它的结束开始,“百废待举”,需面临“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就必须让历史回答什么是“”?“”的根子在哪里,哪些“乱象”需要“”?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在哪里?如何才能在1976年那一年天灾人祸的状态下“正本清源”?历史需要记录,文艺需要叙事与表达。事实上,《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不仅以文艺的方式来叙事来表达,而且还兼顾了历史的某一角度的记录。

  我们显然不能要求这部电视剧要向班固表扬《史记》那样,一要做“良史”,二要成“实录”,不过,我们毕竟高兴地看到,电视剧基于一种历史事实,即在否定文革的前提下,展开了1976年十月到1984年八年间,中国通过历史转折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同时展开了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的波澜壮阔的人生。正如电视剧片尾主题歌所表达的:“我的人生和山河一起改变”!(刘火,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