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生:永无止笔 生为丹青

28.12.2014  10:42
山水画家文永生非常讲究“书法性”与“线条运用”,他的画作独具一种老笔纷披墨淋漓的不凡气象。

  惊泉出壑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两大体系。自唐代张彦远提出“书画一理,画者必博知书”论后,波及中国书画一千多年,近百年的画坛大家也无不沿袭了“以书博华入画物”的传统。吴昌硕将石鼓文化的金石气导入其花卉中;张大千的魏碑行书使他的用笔如铁中线银钩……四川著名山水画家文永生的作品也非常讲究“书法性”与“线条运用”,因此他的画作独具一种老笔纷披墨淋漓的不凡气象。

  文永生在步入画坛之前曾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受“书画同源”的影响,在机缘巧合之下“以书入画”,文永生多年来一直用一种异常勤奋的态度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A

  年少学书打下扎实根基

  生于1962年的文永生是四川画坛的少壮派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书法之乡蓬溪是他的家乡。“我生长在四川中部浅丘山区,海拔三四百米的馒头状小山绵延数百里,平淡无奇。三十多岁以后我长期生活在北方,偶尔回想到故乡的山水才慢慢觉得故乡山水在平淡中的朴实是那样的让人回味,让人梦牵魂绕……后来当我拿起画笔的时候,故乡的山山水水就会萦绕在我心头,因此在我的画里看不到大山大水,更多的是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的也是南方山水的滋润和灵秀。”文永生曾在一篇自叙里如此写道。

  从小就喜欢画画写字的文永生一直都是学校里的艺术骨干,初中时候临摹毛主席像因为画得相当精彩还引起过轰动。后来他还在蓬溪县文化馆学习素描水彩等功课,中师毕业后又当了10多年的美术老师。24岁的时候,他经历的一件事让自己决心把书法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那一年省里的歌舞团巡回演出来到我们县,大幕一开音乐响起我就被震住了,乐手各自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合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动听、专业,我感叹这就是专业跟业余的区别。我当时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达到省一级的水平。我思忖,我生活在小县城,学美术没有高水平的老师指导是不行的。于是,我就想到了书法。

  当时,文永生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书法肯定是古人的最好,碑帖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于是他就全身心投入到书法的学习中,这个学习过程一直持续到今天。文永生说:“我画画严格说来是半路出家,起步也比较晚,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老师指导,有的只是对山水发自内心的热爱,另外就是有多年的书法根基。”他表示,扎实的书法根基让自己有了较高的起点,对宣纸和毛笔也有了较强的驾驭能力,少走了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