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解读最新《诊疗方案》:应对抗疫更从容

17.03.2022  06:25

  3月15日夜,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方案》),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为了回应社会关切,大江东工作室独家专访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

   记者:从救治专家的角度看,《方案》最重要的调整是什么?在国内新冠病毒感染激增的当下,发布《方案》,对于疫情防控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文宏:《方案》基于当前对新冠病毒病科学认识的深化,在多个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倡导了通过优化诊疗方案提升医疗资源的冗余度,通过缩短隔离期降低隔离对正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调整出院的核酸检测判断标准、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出院后可以直接居家隔离,且时间缩短为7天。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我们的防控原则就会越来越精准。标准的改变,使感染者隔离时间大幅度降低,既让感染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也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挤兑。

   记者:《方案》提到,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再强调到定点医院集中隔离治疗,这和新冠病毒变异的走向有怎样的关联?目前在上海公卫中心,对于轻症患者通常进行哪些治疗?未来不再集中治疗的依据是什么,会不会存在病情被延误、集中隔离相互传染的风险?

  张文宏:对轻型病人的管理,《方案》进一步简化治疗,重点放在对病情的观察。随着奥密克戎流行成为当前的主流感染病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临床特异性的治疗需求显著降低,更多的只要给予对症处理与病情观察即可。所以,在具备一定医疗条件的隔离点,就可以完成对感染者的隔离与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可以释放定点医院的大量医疗资源。我们上海公卫中心对轻症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密切进行疾病监测。

  未来对轻型病例主要聚焦于要集中隔离,不再强调收到定点医院,是因为现在轻症患者向重症进展的比例非常低。但对于一些可能会发生疾病进展的人群,如高龄、有基础疾病,在新冠集中隔离点仍会配备专业医疗资源提供医疗观察,进行风险评估和原有基础疾病的治疗。一旦有发生进展的风险,马上可以转到定点医院。

   记者:《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请您为我们科普一下,与以前间隔24小时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相比,新出院标准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张文宏:这条标准的改变,系建立了更早更精准的安全出院标准,争取患者更早更快脱离隔离。我们对于奥密克戎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国际上有研究发现、也经过中国专家的仔细验证,在核酸低到一定水平后,已经检测不到具有传播性的病毒了,因此几乎没有传染性。因此,我们核酸阳性判断标准,从更严格的评判标准到目前开始与国际同步,标准住院时间因此也得以降低。更多的病人可以提早出院,这会极大地缓解我们的医疗资源压力。因此,这一改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记者:《方案》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对出院病人管理严格程度降低,是否由于医疗资源限制,为应对感染人数高企而做出的调整?近两年、尤其近期上海新冠肺炎病例出院后管理情况如何?隔离期缩短,是否存在复阳、二次传播的风险?

  张文宏:出院后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标准,前面已经说明,这是有医学依据的,既让感染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减轻隔离期间的经济负担,也节省了相应的隔离用房和其他社会资源,让整个社会应对疫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不造成隔离资源的挤兑。基于诊断标准的改变,缩短隔离期后复阳的概率就会非常低;按照我们的研究,就算复阳了,核酸水平都已经非常低了,基本没有因为复阳造成过二次传播。

   记者:《方案》为什么没有提到“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并不需要治疗?

  张文宏: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并不低,仍有可能出现疾病进展,需要在集中隔离中观察。

  诊疗方案是针对病例而言,而无症状感染者由于无症状,在管理上不放在《诊疗方案》中介绍,而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中会给予明确。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在传染性和疾病的进展风险方面,与极轻微的轻症病例相似。因此,相当于把无症状视同临床轻症病例进行管理。《方案》第九版建议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对于轻型病例集中隔离管理场所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是医疗机构,也可以是隔离场所,例如方舱医院、隔离酒店等。集中隔离管理,仍需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比如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对隔离管理的感染者,更重要的是进行病情监测,轻型与无症状有可能是病情的早期,一旦发现有转重趋势,要及时转诊到定点医院。考虑到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仍具有传染性,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医学观察、风险评估和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如果所在省市医疗机构尚有床位资源的情况下,也可以仍然收治在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记者:这两天上海正在大规模实行切块式、网格化管理,分阶段进行核酸检测,很多市民感觉出行不方便了。这种网格化管理策略,对于上海疫情防控的意义是什么?

  张文宏:上海本次疫情面临的挑战系抗疫以来最高。上海的抗疫策略是建立在对疫情波及面的精准判断而采取相应的应急反应。如果只是个别病例,传播链清晰,只要启动点与线上的精准防控,隔离少数人,做有限范围的检测就可以了。如果出现多点社区新发病例,部分源头不清的时候,疫情防控就要从点与线向面拓展,就会有重点高风险区域的筛查,同时对于风险略低的地区实现分步、分阶段的核酸检测。如果疫情持续,则可能也会再相应调整防控策略。

  当前,为了尽快达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在防控上扩大了筛查的面,肯定会有更多的社区与人员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不做拓展的筛查,疫情肯定难以受控,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出现疫情失控。因此,目前这个阶段,肯定会有更多的个人、家庭和社区因此感到不便,正常生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在刚开始进行扩大筛查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忙乱,但我还是相信,对于下一阶段如何安排网格化和分梯次筛查的安排,管理上会有更多改善,让市民感到可预期和更有温度。我想,疫情的到来难以预期,消除疫情的措施应该是可预期的,相信上海会更好发扬精准抗疫理念,让市民在配合抗疫,牺牲正常生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上海的温度。

  来源:姜泓冰/人民日报

点击进入专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