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廊】漫步“成电学廊” 感悟成电精神

21.11.2013  11:14

2009年9月,随着清水河校区图书馆的正式开馆运营,图书馆启动了以“八角书斋”为品牌的文化建设工作,以环境文化塑造为核心的“成电学廊”成为 “八角书斋”品牌文化的子品牌项目,也是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书馆有着学校学术、文化、文献“博览中心”的优势,有着与学校建设与发展同步的多年积淀。与各学院在走廊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科特色不同,“学校两个校区的图书馆每天进馆人数达到一万多人,怎么把成电在50多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绩、凝练的精神、形成的文化,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图书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历史和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进行走廊文化建设的重点。” 馆长李泰峰说。

     

   

为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激发广大学子的学习热情,实现与成电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图书馆以学校文化建设规划为蓝本,充分调动广大馆员和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图片展示、形象装饰、物品陈列、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馆内外墙壁、走廊、过道以及空间,构建以“成电学廊”为核心的走廊文化,彰显成电个性、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图书馆文化品位。

根据不同的物理空间、功能分区与展示主题,“成电学廊”由成电学人展、成电人著作区、成电记忆、世界名校之窗、馆员天地等五部分内容组成。它给广大师生读者带来的是一个成体系化的“励”志之门、“精”业之窗、“图”强之径、“治”学之廊。

成电学人展:展示成电智慧

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二楼开设的“成电学人展”是一个向广大师生读者展现成电人科研成果、教学生活片段及弘扬成电奋进精神的平台。图书馆希望通过展示特色馆藏和收集到的科研成果、实物等,集中展示成电智慧、讲述成电故事;让读者随时都能感受到成电情感,拥有成电荣誉感。

从2012年起,展览集中展示了林为干院士、顾德仁教授等成电老一辈专家、教授的实物与图片。这里有他们当年求学时的课堂笔记、授课时的讲义教案、获奖证书、活动照片等珍贵资料,也有他们曾使用过的幻灯机和计算机等实物。发黄的书页,工整的字迹,凝固的历史,让人近距离感受到老一辈成电人在艰苦环境下拼搏奋进的精神。2013年,这里又新增校党委王志强书记参加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物品展。

         

在二楼,由图书馆、人事处及电工学院联袂打造的“你身边的IEEE”展览也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目光。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是我校师生获取前沿信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清水河图书馆完整收藏了1952年至今全部的IEEE纸本出版物。据统计,IEEE历年的下载量在我校图书馆购买的所有外文数字资源中排名第一,2012年我校师生IEEE使用下载次数全球排名第一。在十多个摆放在走廊边的玻璃柜里,既有IEEE的相关简介,也有十二位我校IEEE Fellow的介绍及其论文选登,其中包括IEEE终身会士刘盛纲院士和李乐伟、葛树志、聂在平、颜庆义等IEEE Fellow。此外,展览还详细对我校IEEE学生分会组织的相关活动、纳新方式等做了介绍。

从老一辈成电人的历史再现,到新一代成电人的成果展示,通过这些“会说话”的文字、照片和实物,成电智慧在这里交融,“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深入人心,代代传承。

成电人著作区:触摸馆藏经典

2006年50周年校庆期间,图书馆举办首届成电人著作展,展出图书954册,反响强烈。2009年清水河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根据学校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情况,图书馆开辟了专门的阅览区域进行集中展示。目前展示的成电人著作包括第一代老教材约200册、院士著作50余册、苏联专家著作20余册、长江学者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著作40余册、知名校友著作160余册;内容覆盖学校的主要学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成电人学术馆藏体系。集中陈列区域还为全校师生提供阅览空间,常年开放,让读者零距离感受教师和校友的学术成果。通过展览和阅读,让成电学人的学术性成果与师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成电人著作展”和“我身边的IEEE”展,都是图书馆精心打造的学术文化的一部分。成电人著作展结合学校以及学科发展历程,以实体和虚拟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具有独特成电气息的实体和数字馆藏,彰显成电学术文化积淀,传承弘扬成电奋进精神,激发学子求知热情。

成电印记:聆听成电回音

在清水河图书馆二楼一角,一个集合了很多老家具、老物件、老照片的“成电记忆”展区吸引了不少同学驻足观赏,古朴轻柔的召唤让人的思绪一下子“穿越”回几十年前的青葱岁月。“指尖轻触刻满岁月痕迹的书桌,仿佛看见前辈们挑灯夜读的身影;踏上旧式红色木地板,依稀听到成电人坚实的脚步踩在老宿舍地板上咯吱作响的声音。”一位参观的同学用这样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他的感受。

展区以成电建校初期的大幅老照片作为背景,真实而怀旧。毛主席的画像挂在中央,显示出年代特征。锈迹斑斑的示波器、元器件,诉说的是无数成电人对科研的执着和热忱。柏木的、刻有白色编号的办公桌,虽表面有无数的墨迹,却仍然坚固。老式收音机、老式电话、瓷茶杯、木笔筒、铁皮的水壶都写满故事和沧桑。狭小古朴的上下铺木质床,挂在床边的草帽以及斜放在墙角的簸箕扫帚,让人眼前浮现出那个年代成电人艰苦而又朴实的生活画面。从建校时印有“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校徽,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徽,还有毕业纪念章,让重回母校怀抱的校友们倍感亲切。通过一件件展品,那些成电人在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宿舍求学和工作的场景,仿佛昨日重现,鲜活而生动。老一辈成电人的精神和品格,也激励着现在的学子们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据负责此项工作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近一年以来,图书馆会同离退休处等单位,在学校师生、校友中广发信息,最终搜集到了这些富有时代特征和成电印记的老物件。“成电记忆”展览开展恰逢学校55周年校庆,大批返校校友参观后反响热烈,校友与读者都惊喜于工科背景下的成母校也融入了温暖而柔和的文化微风。

   

此外,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舍各楼层的中厅回廊区域,推出“成电印记之珍贵馆藏展”,通过建校之初的珍贵馆藏、照片、实物和档案等,向读者集中展示自建校起一路陪伴成电成长的经典馆藏,展现电子科技大学自建立、成长到逐步壮大的辉煌历程。一楼中庭展区主要向师生校友集中展示图书馆收藏的经典书籍及老报刊。不少师生在清初的“四川全图”、《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钦定四库全书》、《先驱》、《新青年》等古籍和老报刊前驻足。包括图书馆最早收藏的外文期刊(1908年出版),部分成电教授的专著,盖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图书馆等馆藏印章的书籍也一一与读者见面。

世界名校之窗:开拓国际视野

2010年初,图书馆利用清水河馆阅览楼与办公楼间的连廊,精心打造了一个“世界名校之窗”展示区,巧妙融合图片、资料、视频,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风采,促进异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开拓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激发大家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学习热情。

   

在这一区域,图书馆采用大量精美生动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展现了国际上诸多知名高校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展架上摆放着世界知名高校的介绍、报刊读物;定期公布与我校合作办学的学校概况,如姊妹学校——美国威廉玛丽学院、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及时展示每年由国际权威机构评定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视听设备在线观看有关介绍世界名校的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异国风情和名校风采,大大增强了视觉听觉体验效果。

馆员天地:“快乐的电饭煲”

“馆员天地”是图书馆在办公楼走廊空间打造出的特色文化长廊,是属于图书馆人自己的小天地。图书馆办公室主任王惠森老师介绍说:“因为图书馆是为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加上我们是电子科技大学,所以我们的团队就叫‘电饭煲’。”通过对“馆员天地”的打造,不仅对内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团队文化氛围,也对外展现出图书馆这一团体的良好精神风貌。

装点“馆员天地”墙壁的120余件摄影、书画、刺绣等作品均来自于馆员们自己的创作。这里既有馆员们在业余时间走遍祖国大好河山,拍摄的漂亮照片;也有手法细腻的刺绣作品,艳丽的色彩令人称赞。走廊里还专门开辟了一面展墙,全面展现了馆员们历年来开展和参加的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2011年的“春节联欢会”、“才艺大比拼”,2012年的“趣味运动会”、“水磨古镇野炊”,2013年参加学校“瑜伽比赛”、“健康跑”等活动,让充满活力的温暖“电饭煲”越愈发沸腾,煲出了一首首激动人心的工作进行曲,煲出了一曲曲美丽的青春之歌。

2012年,图书馆着力打造的“成电印记”被评为学校精品文化项目。“图书馆不仅应该是典藏中心,也应该是文化和学术中心,是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成电学廊’,其内涵也将不断升华,形式不断丰富。比如,我们今年在二楼进门处新增加了木刻的儒家经典篇章《大学》,以后还将通过举办高品质的主题展览等方式,进一步为校园注入更多文化气息。”李泰峰馆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