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廊】沉淀记忆 传承薪火
——记电子工程学院走廊文化
电子工程学院是电子科技大学成立最早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1956年建校即设立的无线电系(即二系),经过57年沧桑历练和蓬勃发展,如今已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学院。
学院一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走廊作为宣传和展示学院文化的有效平台,致力于打造阐释学院理念、展示办学成果、彰显教师风采、传承发扬学院文化最具传播力和渗透力的“墙上媒体”和“第二课堂”。学院的文化走廊包括“教授墙”、“EE长廊”、“大屏幕投影”、“阳光E站”等部分。生动的图片展示与文字记录、动态与静态结合、图像与声音结合,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学院走廊文化。
凝练院训 动态宣传
进入学院所在的科研楼C区大厅,正对的一面墙壁嵌有“电子工程学院”几个蓝色大字以及英文翻译,旁边的院训“博学,厚德,笃行,致远”十分醒目。“这八个字的院训是电工学院回顾五十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总结凝炼学院文化和精神提炼出来的。”院长樊勇介绍说,“八字院训铭刻于学院大楼的显眼位置,既是学院精神文化的引领,也是学院走廊文化的核心所在。‘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意在倡导学院师生不断开拓进取、博采众长,丰富自我;‘厚德’体现了电工人以高尚的品格立身,承载天下重任的崇高追求;‘笃行’是指在学有所得的基础上要努力践行所学,做到知行合一,意在倡导师生们注重实践、学以致用;‘致远’寄希望于广大师生员工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而奋斗。”
位于大厅的投影大屏幕,是学院特有的走廊文化组成部分,也是学院打造的“动态宣传媒介”。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学院有重要事项通知和发布,学院有重要活动和嘉宾来访时,大屏幕都会启动使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让全院师生及时了解信息、掌握动态,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大屏幕投影易于更新、内容丰富、声像并貌、形象生动,得到师生一致好评。
教授风采 跃然墙上
在学院大厅,还有一处吸引眼球的地方——“教授墙”,学院54名教授的风采跃然墙上。他们中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创始人林为干院士,民盟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教授,IEEE FELLOW聂在平教授,也有同学们每天都能在课堂或教研室接触到的、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众多老师,还有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新加入学院大家庭的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李乐伟教授、陈志璋教授、曾兵教授等。
“教授墙”让人感受到学院师资力量的雄厚和学院对人才的重视,成为第一次走进学院大厅的师生和来访者花最多时间驻足停留的地方。据介绍,教授墙通常在两个时候最为热闹,一是每年新生报到时,稚气未脱的新生们望着墙上的学术导师,憧憬着未来在他们的指引下汲取知识、学有所成;二是每当校友返校重聚,老同学们看着墙上的照片,谈论起在成电度过的青葱岁月点点滴滴,记忆一下子又回到当年跟随这些老师孜孜求学的日子。
文化展示 精神传承
学院文化走廊的重头戏是“EE长廊”,这是学院情况的系统展示区域。宽敞通透的走廊两侧墙面上,二十多个展板从学院历史沿革、学院简介和体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和校友风采等方面展开,通过对学院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现状的介绍以及对历年成果的总结展示,展现了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队伍、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以及社会贡献和远景目标。简洁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学院“以学为主”,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和严谨专注的治学理念。更值得一提的是,展板上所有的文字都是中英文对照,在细节上体现了学院国际化的发展理念。
“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在2012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分别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二。学院在这些领域的很多研究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并广泛投入国防运用。这与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开拓引领,一代代‘电工人’的不懈努力和薪火传承,以及学院长期求真务实的发展积累是分不开的。”学院党委书记胡俊表示。
在历史沿革版块,大家可以了解学院从1956年起经历九次整合,最终形成今天的体系格局的发展历程。在师资队伍版块,大家可以目睹中科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众多学界名师的风范。学科建设版块介绍了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四川省重点学科的发展情况,让大家系统、全面地了解学院四个学科的现状。在研究生培养版块,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可以了解学院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硕士)点情况,电子科技大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的风采以及众多研究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和重要学术会议上获奖的情况。在科学研究版块,通过数据柱状图可以看到,近年来学院的科研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科研实力雄厚,形成了“军事电子”、“基础研究”和“企业合作研究”三足鼎立的科研新格局。
“EE长廊”的最后着重展示了学院部分杰出院友的风采。建校以来,学院共培养了两万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海内外IT领域,在国防科研战线、航空航天和电子领域,处处都活跃着学院院友的身影。以贾廷安上将为代表的高级领导和管理者、以香港城市大学薛泉教授为代表的知名学者、以“神舟载人飞船”测控系统总工程师席政少将为代表的国防顶尖技术专家、以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为代表的IT领军人物和精英等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国内外电子信息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我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杰出校友是我们电工学院的骄傲,也让学院深感责任重大,这鞭策和激励我们在新世纪要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樊勇说。
阳光小屋 温馨和谐
在学院二楼的办公区域,学院在公房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为学生活动开辟了一个房间,这就是“阳光E站”学生心理小站。小站设立的初衷本着“服务学生,关爱学生”的理念,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2013年5月,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肖旭教授为“阳光E站”揭牌。
在小站内部,设置了交流区、活动区、读书会,还有绘画图板等多种设施,既方便学生开展集体活动、交流分享,也可以进行团队辅导和个别交谈。淡雅温馨的布置、多功能的活动设施,让置身其中的同学们感到身心愉悦,在小站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度过美妙而充实的时光。“阳光E站”成立半年以来,组织了绘画健心、读书会、电影分享交流会、“发现身边的美”等系列活动,成为同学们在繁忙学业之余放松交流、互助成长的良好平台和心灵港湾,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服务平台,也成为学院走廊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廊文化作为电工学院大力开展的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展示了学院内涵式发展的理念、思路和举措,营造出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以人为本的氛围。学院将不断丰富走廊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展现学院各发展阶段的成果,增强师生对学院历史、文化的认同,同时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力,进一步汇聚师生,将电工学院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和发扬,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