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也兴起了“服务外包”

26.05.2015  20:10

四川日报记者 李思忆

【网友留言】

网友“蒋472737187”:“基层用人,并非专材专用,让门外汉搞文化娱乐活动,不能做到尽量完美。要做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完全可以承包给专业的文化传媒公司,还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记者回帖:基层文化站人手紧缺是全省各地面临的共同难题。通常一个居住有数万人的乡镇,只有一两个文化专干,有的还身兼着其他职务。怎样解决基层文化站人员“缺位”问题?记者带着问题探访了不少基层文化站,希望大家能从成功案例中得到启发。


今天我带了张专门教扇子舞的光碟来,大家都过来看着学一下!”5月25日上午10点,记者刚走进新都区龙桥镇瑞云社区文化活动室,就看到一位拿着扇子的大姐扯着嗓门招呼一群中老年人。“彭大姐是社区文艺积极分子,文化活动室里天天都能看见她的身影”。龙桥镇文化站站长陈刚的介绍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一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凭什么能“天天”吸引群众前来?

新市民”催生了“高标准”的文化服务

瑞云社区的活动中心共有3层楼,面积有600平方米。一楼是为老年人设置的服务场所;二楼是我们最有特色的亲子活动区;三楼是针对学龄青少年开放的区域……”尽管眼前的文化阵地如此“土豪”,但“最恼火的还是人手问题!

社区本地人口大概6000左右,现在常住人口差不多2万。”陈鹏是龙桥镇的文化专干,也是镇上这么多年来除陈刚之外,唯一专职负责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瑞云社区辖地从2008年开始从农村转为城镇社区,居民们从种地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新市民’。”陈鹏说,这时候,能丰富“新市民”生活的文体活动则显得格外重要,所以社区决定把这栋楼变成文化活动中心,面积是之前的4倍。

可是,凭陈鹏一人的能力根本下不活这盘棋,一筹莫展时,一家名为“成都市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民间机构经引荐找到了龙桥镇政府。

购买制”解人手紧缺难题

陈刚说,“他们可以为社区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我们以政府购买的形式购买他们的服务,群众能享受到更为专业的文化服务。

胡珏皎是成都市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瑞云社区工作站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在进驻瑞云社区之前,工作人员提前1个月便开始在社区发布居民文化需求调查问卷和对居民进行入户访问,“不仅将即将文化活动室即将投入使用的信息告知了居民、拉近了和他们的距离,我们还了解到,青少年、妇女、老年三大群体在社区居民中占据着较大比例。

随即,中心根据社区情况,设计了适合的主题文化活动,并派了5个全职工作人员常驻社区。”在二楼的亲子活动区,记者见到了带着3岁的宝宝来参加早教培训的杨建村妇女何碧红,她告诉记者,她是从邻居马勤的口中得知活动中心的免费早教课程的,“我一周要带着孩子来这次,坚持了一年多了。在这儿,孩子不仅有同龄小伙伴,我们也能从老师那儿学到不少专业的育儿经。”一旁的老师张勤告诉记者,她不仅有专业幼教资格证,从事早教事业也有3年,如今受聘于田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后,便全天候在瑞云社区为居民们提供育儿知识。

不仅如此,我们提供的‘430课业辅导驿站’‘老年夕阳红影院’等招牌活动都颇受群众喜爱,平均每天来往于文化活动室的群众约有60余人次。”陈刚透露,瑞云社区成功试点公共文化服务外包后,龙桥镇将着手再在镇里打造第二个服务外包示范点。

【专家建言】

省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何胜莉曾在瑞云社区做过实地调研,她认为,瑞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外包案例成功的关键在于龙桥镇政府对基层公共文化活动的保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如今,基层的专项公共文化资金是不足以购买这样高质量的服务的,这就要求政府在对文化事业有足够的重视的前提下“舍得花钱”,但现在并没有任何法规对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力度有硬性要求。“除了期待即将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能对这种情况有所改进之外,借助社会力量也尤其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