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 扶出一派新气象

21.09.2016  09:04

 

 

老百姓投劳建设连户路。


        形成好风气建美丽蜀乡
□王艺霖特约通讯员 王生伟 文/图
    这几天,青川县房石镇百兴村村民何仕美逢人就笑。“老都老了,没想到还上了盘电视。”作为村里留守老人舞狮队队长,何仕美最近接受了县电视台的专访。
    百兴村是省定贫困村,一年来,通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精气神、改善基础设施便民、发展产业增收等举措,村容村貌一新,好习惯、好风气逐渐形成,从贫困村向“小康村”“文化村”转变。
文化扶贫”激活“一池春水
    百兴村是典型的高山村,路远地偏、信息闭塞,群众不仅贫穷面大,精神文化生活也十分单调。
    2015年7月,该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怎样才能让群众快速脱贫奔小康?经过深入调研,房石镇党委和帮扶单位县文广新局认为,自然环境条件制约是百兴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此外,村民安于现状、苦等苦熬的思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决定先从改变群众的观念开始,激发脱贫的志向和愿望。
    百兴村有舞狮的传统,每逢年节庆祝,舞狮必不可少。百兴村第一书记王艺霖争取到文化惠民工程项目,解决了演出设备、道具,重新召集了全村以及邻村的文艺爱好者,组建了“留守老人舞狮队”。
    同时提出“1+3+5”文化引领扶贫的工作思路,将每年一次全村规模的大型活动,每季度一次的合作社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每一天的文化惠民活动进行结合。今年元宵节,“百兴村老年舞狮队”参加全县狮舞龙灯调演,一举夺得二等奖,全村人的精气神一下子提了起来。
    去年底,对口帮扶单位县文广新局捐资6万元,对村委会进行了整修,党员群众来到面貌一新的村活动室开会办事,感到十分舒适温馨。村党支部还大力实施文化工程,相继建成文化活动室、文化院坝、文化广场,修好了1.5公里文化路,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快行动再也不当“懒汉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能不能脱贫,根本在百姓。村党支部从教育引导开始,努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自主意识。
    贫困户何春祥和老伴都是残疾人,守着一亩三分田,掐着政府发的低保金过日子,经过当地党员干部的不断教育、引导和带动,何春祥以前的“等、靠、要”思想发生了转变,从2015年开始,他发展种养产业,目前已种植乌药、魔芋、玉米、养殖马、牛、生猪和土鸡,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今年5月,何春祥自掏腰包,拿出5000元挖通下山毛路。看着村委会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何春祥乐呵呵地说:“以前还真没想过,我能过上这种好日子”。
    村民何彦帮拖着一家妻儿老小6口人,总是抱怨负担重,被定为贫困户后,他立志要甩掉贫困帽子。他租借了一架农用三轮车,农闲时给村民跑零工,种植了乌药、魔芋等中药材,贷款3万元把住房进行了改装。申请了小额贷款把老式猪圈扩建为中型养猪场。何彦帮的小日子过得充实、有盼头,增收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现在谁再说他是贫困户,他自己都不乐意。
    观念一变天地新。如今,在村党支部的教育引领下,百兴村喊响了“不当懒汉,奋力苦干”口号,各家各户争先恐后发展起银杏树、乌药、魔芋、土鸡、生态猪等产业,轰轰烈烈展开了脱贫攻坚的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