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长罚“点球”拷问文化服务如何“破门”

03.08.2015  08:29
  7月30日至31日,为期两天的全省文化局长座谈会暨“十三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上,来自21个市州的文化局长和省直文化单位负责人就如何更好开展文化服务展开激烈“辩论”,他们纷纷开出“点球”,现场寻求文化服务“破门”秘籍。

   文化服务怎样转出“”?

  延伸拓展“文化院坝”路径

  “康定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修得不错,但还是无法满足全州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分组讨论一开始,甘孜州文体广新局局长龚建忠就“自曝短板”,让现场参会局长吃了一惊。

  龚建忠说,甘孜州有2700多个村,大多数乡村文化设施和人才紧缺,精神脱贫同样迫切。话题一开,南充市文广体局副局长兰海接了过去:“精神脱贫不仅是甘孜面临的问题。南充的文化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市里,乡村尤其是老年人很难享受到文化生活。”凉山州文广新局局长陈方勇也说:“虽然州里最近推出了大量文艺作品,但偏远山村的群众还面临看得到却看不懂的问题。

  “你们这个‘点球’,拷问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在均等化上‘进球’。”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一语“揭秘”,他建议公共文化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探索一种“公共文化直通车”的办法。陈方勇一拍脑袋:“对啊,我们可以把这些文化活动制作成电视节目,通过彝语频道送到村,让老百姓看得到、看得懂。”“还可以就现有的路径做拓展。”郑晓幸说,德阳有“文化院坝”,少数民族地区也可以把村里的文化、广电、体育等资源打捆,建“文化帐篷”或“文化据点”。

   政府采购会不会划“地盘”?

  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合作

  “采购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正在陆续出台,我担心的是,需求增加节目不够。”在另一讨论组,率先“发球”的是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节目可以创作,我们担心的是采购会不会各有各的地盘。”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李文和说,交响乐团送演出到校园,市场大、反响好,却无法实现政府采购。“比如,高校的公益演出采购目前只给了两所高校的乐团,文化单位的院团插不进去。我们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以贴补进校园的成本。”李文和的话让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泽平深有同感,“公益演出不是不能做,但都是义演,我们也吃不消。”“国家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到,争取让学生每年至少能欣赏到1台免费的优秀戏曲演出。戏曲有‘硬杠杠’了,高雅艺术为什么不能打破行政壁垒开展合作?”郑晓幸认为,省文化厅可以尝试与省教育厅合作,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形式的精神食粮。但前提是,院团自己的产品要上档次、易演出、低成本。

   修剧场为何要减座位?

  “精准服务”提高舒适度

  “人艺要建的剧场座位从1000多个砍到了800多个。”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杜江宁在讨论组上透露了这个消息,有人不解地问:“如今不是流行越修越大吗?

  郑晓幸给予解释,在成都,省歌、四川锦城艺术宫剧场的座位数上千,还有省川剧院、娇子音乐厅的剧场和东郊记忆的部分小剧场,加上正在修建的四川大剧院、省人艺剧场等,估计未来3年,成都的剧场资源将有一次“大爆发”。“如果一味修大剧场,可能导致资源浪费。”郑晓幸认为,观众进剧场是欣赏艺术作品的,剧场的舒适度将直接影响其运转效率。“剧场走市场,要考虑到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化服务,进一步细分观众群体及其需求。

  省川剧院院长陈淳接过话题:“省川剧院剧场比过去有所缩水,但400多个座位基本能满足当前巿场需求。现在外包出去经营旅游剧目,价格不高,商家很快接招,剧场也就转得动了。”(记者 李思忆)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