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走读干部”扎根群众是关键

04.11.2014  11:15

                                                                            王成喜 作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里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人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

走读干部”队伍存在已久,之所以久病难医,有其复杂的原因。就客观因素来说,干部交流任职制度以及回避制度是一个重要成因。《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领导干部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县(市)党委和政府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市(地、盟)党委和政府正职领导成员。由于交流任职干部大量存在,这些干部的工作地与安家地分隔两处,在交通日益便利的条件下,一些干部成为“候鸟”,“走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除此之外,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使得一些基层干部为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享受,主动将家安在条件更好的城镇。家庭与工作地分离成为常态,同时也成为一种借口——“总不能让干部就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吧?”因为这样的“人之常情”,领导干部之间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一些约束监管的机制随之形同虚设。

尽管这些客观因素似乎有其“合理”之处,但细究起来,却经不起推敲和拷问。作为一方领导,自当守土有责。市、县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乡镇治理更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市、县、乡镇领导干部理当扎根当地,融入群众,安身、安心、安业,多为老百姓造福。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承担这个职业所应有的责任,作出应有的奉献。试问,一个士兵能因为家在附近,就不安心训练天天回家吗?许多需要随叫随到的职业,就因为恋家而不管不顾吗?许多需要远离家庭的特殊行业,能因为恋家就拒绝去做吗?一个普通人都能理解和承担的责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不应该成为“走读”的借口。

说到底,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淡化,是“走读”现象滋生的主观也是主要的原因。一些干部心中少了对职责的承担和付出,多了对个人享受的追求。长此以往,党政机关的风气就会败坏下去,损害的必然是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比如,《人民日报》日前报道,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大村村的段大娘因为家里通往外界的道路被临近的学校用围墙封堵,为此在一年多时间跑了不下20趟乡政府,每次都无功而返,皆因为“领导不在”。这样长期不在岗的“走读干部”,怎么不让群众冷了心?

整治“走读干部”看起来成果斐然,但带给我们的感受并非欣喜,而是沉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不当“走读干部”,不搞“远程指挥”。解决“走读干部”问题,既需着力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强约束监管力度、改善干部安家生活条件等客观因素,更关键的是要解决好主观思想问题。只有让每一个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树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真正做到扎根群众、服务群众,才能避免“走读”成风。就此来说,教育实践活动虽已收官,但绝没有画上句号,而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将党的群众路线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网友跟评批评方

爱如空气:“走读干部”已经脱离了人民群众,特别是乡镇的主要领导干部及派出所所长等……不带好头,为过节、过周末,提前坐着单位的小车回家,提前离岗、脱岗,不敬业、不负责任,导致好多次生问题的发生。是该对“走读干部”严管了。

大山情怀:干部走读现象到处都有,尤其是我们这些小乡镇,只有点名时能见到这些领导干部,有的一年见不到几次,盖个章、办个事,都是难上加难。乡镇政府办公室门一到周末,就“闭门谢客”,这样的情形当然不正常,必须整治。

01号方案:“走读干部”反映的是为民服务的观念缺失。现在一些干部理想缺失,为人民服务成了一句口号,为此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必须先将一些干部的“走读细节”公之于众。建议方

大海:10多年城镇化的推进,乡镇教育、医疗资源的严重退化迫使一些乡镇干部去县城生活。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超人就是这样:不能一刀切,基层特别是偏远基层乡镇,很多女同志家不在镇上,每天晚上下班要回家照顾孩子老人,早上起大早去上班,如果一刀切限制了,你让人家怎么生活?我们该做的是解决好这些基层干部的实际问题。

恭必敬:乡镇干部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自由,不可能天天24小时在驻地上班。我们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乡镇干部值班制度,保证有人值班,遇事能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