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整合多方力量确保残疾人如期脱贫

04.03.2017  18:09

  记者3日从省政府获悉,《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新增多项残疾人惠民制度,精准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大力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大力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每年将为100万以上的残疾人实施民生保障、就业创业增收和康复等3个“百万工程”,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实施贫困家庭0—6岁残疾儿童救助专项扶贫项目,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救助项目,逐步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及水平,适龄听力、视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5%。

  14项指标集中残疾人最基本民生保障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全面深化,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残疾人平等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我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的14项主要指标,涵盖家庭收入、生活补助、护理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脱贫解困、危房改造、康复服务、辅具适配和义务教育等,集中在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事项上,全部都是残疾人自身反映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包括,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全省每年实施“百万残疾人民生保障工程”、“百万残疾人增收工程”、“百万残疾人康复工程”等重大项目。提高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精准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完善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到2020年,全面精准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务。

  整合多方力量确保残疾人如期脱贫

  《规划》提出,制定实施四川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全面纳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和贫困监测体系。继续实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项目,帮助残疾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各级财政要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支持力度,确保到2020年农村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

  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就(创)业。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招录(聘)和安置残疾人就业,落实“到2020年,所有省级党政机关、市级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至少安排有1名残疾人”规定。实施农村残疾人“阳光扶贫基地”和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小康电商助残”项目;每年帮助50万名城乡残疾人就近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创业);扶持300家以上残疾人“双创”示范基地和社会组织助残“双创”示范机构;扶持10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机构。

  全面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对于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全面提升他们的公共服务水平,为他们提供精准康复服务,让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事关民生福祉和公平正义。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强化残疾预防,有效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实施好贫困家庭0—6岁残疾儿童救助专项扶贫,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救助;鼓励各地开展多种专项免费医疗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所有困难残疾人得到有效治疗和康复。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为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教育,并将学前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全面纳入保教费减免范围;建设四川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效扩大残疾人基本生活无障碍服务的覆盖面,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公共服务、公共交通、社区等场所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公共交通工具逐步配备无障碍设备,公共停车区按规定设立无障碍停车位。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范围,建立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应急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