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成产业升级重大突破口
我国数字经济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日前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指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占GDP比重达到30.3%。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9.9%。
白皮书编制的中国数字经济指数也表明,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测算,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占GDP比重35%,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
事实上,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数字经济都已成为重大发展战略。国家层面,G20杭州峰会上中国作为G20主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红利充分释放。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也首提“数字经济”,指出2017年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制定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
地方层面,仅今年以来,就有贵州、江苏、安徽等多个省份陆续发布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规划。其中贵州省提出,到2020年,数字经济主体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和推动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江苏省则提出,到“十三五”末,数字经济总量达5.8万亿元,到2025年,数字经济主导地位基本确立,总量达14.5万亿元。
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口。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今年G20数字化部长工作会上提出,推动融合应用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实践,鼓励分享经济深度扩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在融合过程中仍存在短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表示,我国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发展失衡,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较为超前,第一、二产业则相对滞后。
鲁春丛进一步指出,目前市场准入监管与数字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应探索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破除行业和地域壁垒,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他建议,一方面,清理和调整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试错空间,激发社会创造力。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建立和完善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竞争监管政策,营造数字经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