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战略】刘国祥:着眼要高,格局要大,落点要实

19.09.2014  10:21

 

21世纪,将是数字化的时代,不掌握和应用数字化技术,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一点,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数字化革命呼啸而来,1998年1月31日,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开始,“数字化”的概念在全球广为传播,并衍生出“数字城市”、“数字企业”、“数字校园”等诸多概念。2013年3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将抓住世界新技术和产业革命机遇,加快宽带中国、智慧中国等建设”……从“数字地球”、“未来新石油”的横空出世,再到“智慧中国”磅礴而出,短短的不到20年时间,数字化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们的思维范式、认知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目前,将数字化战略确立为西南交通大学发展战略之一,无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点燃了推动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引擎。我个人认为,这一战略的实施要“仰望星空”,从实现学校超常规、非线性发展的大处着眼,通过加强基于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深化学科交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数字化革命成为提升我校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思想影响力的有效支撑与保障。同时,又要“脚踏实地”,从建设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的实际入手,下大力气实现校园资源的数字化、数据的共享化、办公的高效化、管理的智能化,为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一点来看,实施数字化战略,着眼要高,格局要大,落点要实。具体来讲,个人有如下三点不成熟的建议。

其一,着眼要高,必须强化理念先行。如前所言,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从重要性来看,既是事关全校师生发展的“希望工程”,又是决定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工程”。从建设任务来看,它包括集教学、科研及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又包括利用大数据进行学科交叉发展与学科增长点延伸的智慧系统,也包括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命性、根本性变革,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简言之,“希望工程”、“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应当成为我们实施数字化战略的着眼点。在此过程中,既需要转变师生的思想观念,又需要调整资源分配格局;既需要调整新形势下的组织管理模式,又需要确保稳定有序、逐步推进;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又需要尊重历史,对已有成熟的系统整合利用,不轻言放弃。凡此种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思想到行为,从务虚到务实,困难有之,挑战有之,阻力有之,风险有之,任务多、责任重、压力大。在此背景下,如果不坚持理念先行,不从“希望工程”、“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的高度着眼,可能思想难以统一,步调难以一致,工作难以推动,战略难以持续。

着眼要高、理念先行,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必须增强“起跑即冲刺”的紧迫感、使命感。以国内高校对大数据的研究为例。2013年,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与微软、华为等国内外企业组成了大数据技术和应用联盟;2014年3月8日,浙江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在京签订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中国工程科技数据和知识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4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全国首个“教育评价云应用平台”。2014年4月15日,大连理工大学-IBM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处理联合实验室启动;2014年5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联手共建大数据分析硕士培养协同创新平台;2014年6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自主可控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联合工程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不难发现,数字化革命的发令枪已经打响,兄弟高校已经出发,竞争态势已经显现。对我校来讲,起跑就要追赶,起跑就要冲刺,起跑就要竞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早已不是“不进则退”,而分明是“不进则淘汰”,所以必须增强推进数字化战略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其二,格局要大,必须强化顶层设计。数字化战略兹事体大,必须谋定而后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谋划顶层设计之时,可否借智于美国花旗集团?2014年2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高沛德在演讲中指出:花旗的数字化战略有三个核心支柱,即“以客户为中心”、“全球适用性”和“数字化合作伙伴关系”。他说,花旗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追求的是向目标委托人和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体验;花旗的工作必须具有全球适用性,将充分依托花旗的全球经验与遍布全球的营业设施,为跨国公司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花旗正在创立数字化合作伙伴关系,正在与现有的以及潜在的伙伴一起努力建立新的销售渠道,通过数字化方式扩展其业务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借用“核心支柱”的概念,我认为,我校在实施数字化战略的顶层设计时,在诸多应考虑的要素之中,发挥支柱性作用的,可能是“两个关系”。其一,是大学数字化战略与“智慧中国”的关系——西南交大不可能是离群索居的“鲁滨逊”。作为“智慧中国”建设的子项目、微系统,大学数字化战略特别是大数据研究,在“智慧中国”中的坐标怎样、分量几何,承载性和特色性如何体现;数字化战略不是冷冰冰的科技应用,交大的文化底蕴如何彰显,价值理性如何传递,学科交叉与新的学科增长点如何延伸等等。其二,是我校数字化战略与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之间的协同与配合关系。如果说人才强校主战略是解决师资优化的问题,国际化战略是解决拓展视野、利用国际资源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问题,那么数字化战略要解决的,应该是解决“生产模式”的问题。在这样的逻辑架构下,我校数字化战略如何以师生为中心,为“”提供什么样的工具和资源?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全球适用性”,通过国际化战略有效地拓展数字化平台?“”应该通过怎样的载体,使用这一平台?这三者之间如何统筹工作进度,如何统筹资金投放,如何实现协同效用最大化,等等。这些因素,都应一并纳入顶层设计之中。在此之下,再考虑全校具体的规划问题,譬如整合校内资源、建设信息中心与数据中心、统一数据标准、消除信息孤岛、升级改造网络软硬件环境、建设大数据科研平台、建设虚拟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统一部署管理子系统的开发、强化图书馆特别是电子图书和期刊库的建设等战术层面的问题。诚如此,三大强校战略之间方可协同配合、相得益彰。

其三,落点要实,必须强化统筹推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坚持理念先行、强化顶层设计之后,必须谈一谈数字化战略的落点问题。我校实施数字化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统筹组织、统筹布局、统筹标准、统筹施工、统筹管理。具体来讲,个人建议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执行有力。在完成顶层设计与规划之后,就要坚持任务主导、工期倒排、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这一点不必赘述。二是整合资源。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由于此前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不一,校内统一规划有待加强,各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大多立足于解决本部门的工作需要,缺乏全局的总体考虑;就系统的开发而言,也是不同时段由不同人员完成。这样一来,各部门的应用系统开发环境、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各不相同,校内各部门的系统与实现数据共享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形成网络环境上的信息孤岛。在实施数字化战略过程中,对这些信息孤岛要进行改造、联接、打通、利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三是突出实用。有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在今年9月份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波士顿咨询集团全球CEO李瑞麒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沙特阿拉伯最近实行了全民失业保险制度,全国总人口接近4000万,从决定这项制度到开始支付现金仅仅用了9个月。如果走传统的政府财政审批流程,至少三四年才能做到位。头一年有150万人从这个系统中收到低保,另外有250万沙特阿拉伯的公民通过这个系统获得了职业培训。”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突出实效性、实用性无疑是关键。

近几年来,研究生院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所涉及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应用系统的实效性、实用性上做了很多尝试和改进。目前,研究生院正坚持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全面整合数据库,打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版,力争做到功能上的全面性、用户操作上的易用性、保障维护上的可行性、扩展升级上的延伸性,旨在为全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供关键的保障和支撑。今后,研究生院将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扎实推进数字化战略,在建设智慧校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个性化培养研究生、提升管理与服务效能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个人简介:

刘国祥,博士,教授,先后在香港、美国学习工作5年多,主要从事卫星遥感教学与科学研究,现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历任土木学院副院长和地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先后入选“西南交大扬华之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目前担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7委员会第7工作组副主席、国际地图制图学协会卫星测图委员会委员及中国代表、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已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承担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4项);已出版中英文专著2部,已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RSE、IEEE-TGRS、RS、PE&RS和GRSL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EI论文40余篇),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