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城 来源:四川教育网
四川农业大学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以来,细化问题台账,定项目、定期限、定责任,坚持“六有目标”真整改,整改落实有序、有效推进。
强化教育培训,教风学风有转变。健全老带新的传帮带机制,传承老一代川农人的优良传统,站好三尺讲台,服务学生成才,落实教师是课堂第一责任人,通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学术论坛、课堂督查、领导听课等形式,加强教风建设。固化学术规范教育制度,把诚信教育纳入职前职中培训内容,与职业理想、道德规范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引导教师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实施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召开学生主题班会、学习交流会200多场次,持续加强学风建设,力戒浮躁风气,着力解决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问题,把优良教风学风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纠察庸懒散拖,服务师生有气象。学校全力纠正接待办事人员对师生员工态度生硬、推诿扯皮现象。深入开展“庸、懒、散、拖”专项效能监察,严肃处置无故旷工、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等行为,强化对管理服务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效能问责。集中解决一些师生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师生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健全师生校内申诉制度,坚持校领导周三接待日制度,完善信箱、调研等听取意见渠道,切实保障师生申诉权利。
协调学科发展,核心竞争有提升。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用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巩固和提升优势特色学科,改造和扶持近农非农学科,培育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启动学科振兴计划,抓好新一轮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学科授权点的遴选申报,加大已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力度。加大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力度,形成特色鲜明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品牌。日前,根据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最新过去一年中国自然出版指数,四川农大在中国高校生命科学领域排位第七。
狠推“双支计划”,学术人才有领军。实施新一轮《学科建设双支计划》,落实海归人才和博士招聘计划,健全人才引进、发现、评价、培养和资助体系,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着力在院士培育上有重大突破,力争更多人选跻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学校吴德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现了“长江学者”零的突破。
深化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有特色。推进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方案,全面落实《本科教学管理办法》,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落实《博士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和《研究生导师管理暂行规定》,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强化平台建设,标志成果有亮点。着眼突破标志性科研项目、经费、平台、成果不多的瓶颈,积极承担更多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建立与立项相衔接的成果培育机制,挖掘形成标志性创新成果,学校80后教授李明洲在全球最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高达35.2。加快国家重点培育实验室创建,加强“川猪”和“川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制,以服务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支点,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度。
新闻来源: http://www.scedu.net/news/web/13869034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