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网:四川师范大学培养研究实践型卓越幼师结出硕果
编者按:日前,四川教育网报道了我校幼师培养成果的相关新闻,现全文转载于后。
报道截图
四川师范大学:培养研究实践型卓越幼师结出硕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四川师范大学研究实践型卓越幼儿园教师融合培养工程终于结出了硕果。今年初,鄢超云教授《幼儿园教育评价》课程正式在“爱课程”网上线,此前还入选首批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今年8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卓越教师论坛”上,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杜伟受邀作了《协同推进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的发言,深受与会同行好评。
幼儿园教师培养三级体系中,最高一级的高师院校在培养幼儿园教师时定位不准、“高不成低不就”,培养机制封闭、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太过重视艺术技能,轻视实践环节,忽视科研能力。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的核心问题,该校前教育专业确立了“一基、两重”(确保实现幼儿园教师基本培养规格,重点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使得培养的学生既能上得去“搞科研、做课题”,又能下得来“带班、组织活动”。
该校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鄢超云说,为了突出研究性,学校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校内到校外”以及“从假题假做、到假题真做、到真题真做”的循序渐进式的科研训练体系。
该校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由1个学期调整为3个学期,对学生进行选题、开题、实施、报告、交流等研究训练。开题报告会邀请一线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参与。在附属幼儿园实施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逐步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2015年,该课程获批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在突出实践性方面,该校前教育专业规范了实践教学标准,细化学生见习、实习指导手册,明确实践教学任务,坚持实践项目具体化,强化实践训练的针对性。深化了课程实践,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增强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渗透,强调课程内容的实践案例、课程内容学习的实践观察、课程实施的实践共享、课程评价的实践取向。
例如《戏剧教育》课程,学生在幼儿面前表演自己创编的戏剧,然后访谈幼儿,反思调整自己的活动;《玩教具制作》课程,学生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开展玩教具的学习与制作,亲临幼儿园感受、了解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知识。
该校不断完善与教育局、幼儿园以及教研培训机构的协同共建,拓展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协同平台,优化机制、凝聚资源,构建了“高校—地方教育局—幼儿园—教研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
近五年,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师范生教学竞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涌现出尹佳、方小丽等一大批优秀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代表,深受各界好评。
报道链接: http://www.scedu.net/p/8/?StId=st_app_news_i_x63612576586945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