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扶贫开发:发挥人才优势 强化智力帮扶

21.12.2015  11:17

 

  “杨书记,我家有八挑田,明年全部种你们推广的优质稻。”听说村里要推广优质稻“宜香优2115”,种子和技术由四川农业大学免费提供,武胜县万隆镇飞来石村69岁的周世斌喜出望外。11月11日,他专程找到“第一书记”杨驰云,率先报了名。

  武胜县和飞来石村是省教育厅参与“四大片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县、村。今年以来,省教育厅共争取中央专项资金5602万元,落实省级建设资金1055万元,实施新改扩建项目72个,改善武胜基础设施。通过邀请专家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开展专题讲座、实地调研等方式,指导做好武胜县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飞来石村共有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42名贫困人口,年底有望全部脱贫解困。

  为更好更快地带动村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省教育厅鼓励支持村里申请注册飞来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凡是愿意发展冬枣产业的,合作社将代为购买树苗;今后,田间管理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果实成熟后合作社还可代为销售。”飞来石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曹玉华说,根据刚刚修订完善的飞来石村扶贫发展规划,村里将用两至三年时间,发展冬枣500亩、甜橙200亩、优质稻300亩,改良核桃1500株。

  为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省教育厅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建起驻村帮扶干部人才QQ群、建立工作月报告制度和挂职干部个人实绩档案,动态掌握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制定教育系统扶贫细化方案,组织全省普通高校和各市州优秀职业中学和有实力的重点中学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为因地制宜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省教育工委提出“一村一策、一村一账”要求。各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当地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创造性开展工作。绵阳师范学院利用学校省级社科基地四川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平台,帮助平武县编制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目前规划文本主题已成型。同时,该校积极支持平武县抓好文化建设,利用学校省级社科基地四川民间文化中心、四川李白文化中心等的人才科研优势,为平武民俗文化建设及开发保护提供咨询帮助。

   乡亲们说

  武胜县飞来石村党支部书记 曹玉华

  飞来石村地处川渝结合部,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文化落后。今年以来,在省教育厅帮扶下,村里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基本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便民路,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此外,修建蓄水池、整治山平塘、整修水渠,从根本上解决了靠天吃饭的问题。这么大的投入、这么快的进度,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省教育厅派来的“第一书记”杨驰云,吃得苦、肯干事,周末都泡在村里,有时深夜还给我打电话讨论村里的事。有省教育厅的帮扶,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