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有了“十三五”规划 助力教育扶贫攻坚
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在网络学习空间里,教师备课、授课,学生预习、自测……这样的愿景在未来5年或将变为现实。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就此,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杰夫。
推动我国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革命
记者:为什么要制定专门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十三五”规划?
张杰夫:这与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密不可分。首先,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信息社会,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实现由“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其次,随着“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被赋予了促进教育革命的神圣使命。再次,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正在进入发生教育革命、创造中国经验的临界点。我认为,《规划》将推动我国教育理念和模式的革命,为破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记者:现实中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张杰夫:目前,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包括五个问题。一是观念落后。信息技术往往被视为“辅助手段”,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二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浅层次应用问题突出。现在,信息技术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与传递,很少应用在培养学生高级思维方面。三是教师身份错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本应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但许多情况下又不得不充当软件的开发者。四是数字鸿沟问题突出。贫困、民族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五是购买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的经费缺乏保障。
助力教育扶贫攻坚
记者:信息化对今天中国教育到底有何意义?对教育扶贫攻坚又有何独特价值?
张杰夫:信息技术让学生过上数字化学习生活,放大优秀教师的智慧,改变优秀教师智慧自然分布状况。通过全日制远程教学、慕课等方式,为城乡学生成长创建“第二学习空间”,“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此外,通过大数据等技术,还能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信息化对教育扶贫攻坚更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解决教育扶贫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而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卫星、网络等技术,可以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建立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新机制
记者:《规划》要求完成“三通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国家与各地政府应如何落实好《规划》?
张杰夫:首先,要以创新促发展。这是教育信息化进入探索、构建未来教育模式阶段的本质要求。联合国教科文人力资源部主任查尔斯曾指出:真正的教育创新需要我们重新构思教育、彻底改造学校、改造我们自身,而在教育中把技术教给学生、把技术整合到现有的课程中、使用技术促进教学就不是创新。其次,要解放教师。我们应多向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系统,让教师回归本位,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
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遭遇“天花板”。因此,要想有所突破,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从构建“四化”教育体系上寻找方向,最终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