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80后乡村教师范韦军:大部分工资给学生买书

08.10.2015  09:18

  80后乡村教师范韦军和布里莫村小学生在一起。

  从14名学生,到如今的223名;从没有水、电,到现在有了操场、电脑、电视……自从2009年范韦军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佐戈依达乡布里莫村小学后,这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这个出生于1981年的老师,从来到布里莫村小的第一天起,就给家长们承诺:只要孩子们需要,他会在这里坚守22年。范韦军说,他身体不好,在这里干到50岁是他给自己身体的一个期限。“我从小没了父亲,生活艰苦,看到这里的孩子,觉得他们的经历跟我很像,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多学点知识,走出大山。

  白天上课晚上扫盲

  他大部分工资给学生买书

  “我来到村小的时候,这里只有14名五六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已经十七八岁了。”2009年,28岁的范韦军从乐山师范学院毕业两年后,通过公招考试来到了布里莫村小教书,当时,村小只有一位代课老师、两间教室,没有教师宿舍,连基本生活所需的水、电都不通。

  对村小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老师,因为条件太差留不住人,老师更换过于频繁,大多数孩子都放弃上学,回家放羊放牛或是外出打工。为了让学生不再流失,让家长们放心,范韦军挨家挨户敲门“”孩子到学校读书,并郑重地跟家长们承诺,自己一定会在这里坚守,干到50岁。

  因为学生基础很差,征得家长同意后,范韦军把休息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补课。从2009年9月起,布里莫村小就成了当地唯一一个没有寒暑假、每月只放一天假的学校。范韦军来了一个多月后,学校的学生慢慢增加。前来“拜师”的除了适龄的孩子,甚至还有20岁的成年人。于是,范韦军又做起了成人教育的工作,白天给小学生上课,晚上给村民们扫盲。

  学生越来越多,学校配发的书本和学习用具越来越紧缺,范韦军就把大部分工资拿去给学生添置学习用品,还买来电视、接收器、DVD和教学光碟、辅助书籍。有一次到西昌,他连吃带住只花了100多元,而给学生买书籍、学习用品、教学用具就花了800多元。

  留住他就是帮自己 村民集体捐钱给他娶媳妇

  勤恳和踏实的范韦军,逐渐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爱戴。学校里没有水和电,村民们就义务接通,解决了师生们的照明和饮水问题。平日里,学生常会从家里给他带些菜。过彝族年时,淳朴的村民们会给他送来一块块腊肉;每年,村民们还会送给他半个猪头,这在当地是一种很高的表示尊敬的礼仪。

  2011年,年过30岁的范韦军还未成家,这成了村里人的一桩大事。村里的媒人从年初就开始四处物色。最后村主任海来木加从相隔40多公里外的峨曲古乡为范韦军介绍了一位女友。

  由于经常贴钱给学生买学习用品的范韦军刚还清助学贷款,没钱结婚,村民们就自发筹钱,你300、我500,最多的凑了1000元,两天时间,大家共为他筹了31000元。结婚当天,全村村民都来了,学校坝子坐满了人,村民们像自己家里办喜事一样,带来美酒、杀猪做菜,忙前忙后张罗……

  海来木加说,“范韦军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节假日都不休息,义务辅导学生,自己大部分的工资都花在了学生身上。帮范老师其实就是想留下他,帮范老师也是帮村民自己。

  当年受助读完大学 他现在帮助乡村孩子读书

  “这里的孩子跟我的经历很像,我在大家的帮助下读了大学,我也想让他们像我一样。”为什么会做出坚守22年的承诺?范韦军这样回答。

  范韦军出生在凉山州雷波县西宁镇。在他6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残疾的母亲拉扯着先天发育不良的他以及残疾的弟弟,生活过得很艰苦。

  因为条件所限,范韦军11岁才上小学。在读中学的那段日子里,一家人住在窝棚里,没有书桌,范韦军只能趴在小板凳上写作业。晚上,在镇上的路灯下经常都能看见他学习的身影。从初二开始,范韦军在课余时间做家教,以补贴家用。高中毕业,他考上了乐山师院本科。由于家境比较困难,当时雷波县还为他举行了捐款活动,帮助他顺利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到村小工作时,范韦军28岁。“从小我身体就不好,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我承诺在村小工作到50岁。我愿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村民和孩子多干一些实事,回报当初帮助我的那些好心人。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条件得到改善,范韦军积极寻求外界的支持和捐助,如今,学生人数从14名增加到了223名,学校也新修了3间教室,操场、图书、电视、电脑、投影仪一应俱全。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