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 “三三制”教学改革助力“四个融通”人才培养

17.11.2014  11:32

11月14日14:00,“重构大学本科教育:南京大学教学改革实践”专题学习会在九里校区网络学院学术厅举行。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与交大师生分享了南京大学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奖项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探索与经验。

谈哲敏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管理僵化;科研与教学失衡,不重视基本教学规范、随意性大,与学生交流不够、关爱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积极性差、两极分化严重,独立思考、自控能力差,缺乏有效的学涯规划等。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当今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缺失,甚至谨小慎微、缺乏自信。而高等教育要对国家未来发展负责,国家要具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教育体系,大学要提供更多元化、多样化的教育,为年轻一代迎接未来做好准备。

为更好地肩负起这份责任,就需要对现有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南京大学进行了积极的调研和实践,谈哲敏介绍道,2006年,南京大学围绕通识教育和个性化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开展了第四次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凝练出“四个融通”的人才培养新理念: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

谈哲敏重点阐释了南京大学的改革战略与措施。从战略层面来讲,面向2009级及以后的本科生,通过“三三制”的培养模式(即将本科教育过程划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在多元培养阶段,为学生构建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和就业创业类三条不同发展路径),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物;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更大自由发展空间和更强社会竞争力。

在改革措施方面,谈哲敏重点介绍了学分结构调整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分流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比如启动学分制收费管理改革,设置比例均衡的三大课程模块(通识通修、学科专业、开放选修),构建就业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等措施改革课程体系;实行课程、专业和发展路径均可选择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工作“管、办、评”分离,加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谈哲敏表示,这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谈及在未来如何推进改革,谈哲敏认为,要始终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变革。在通识教育方面,要着重加强学生在学术研究的技能、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理解等方面的提升。对于专业教育,要思考如何构建出与通识教育更加匹配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模式。

如果发生个别系没有学生的情况怎么办?”“如何评估和考核老师的工作?”……在互动环节,谈哲敏表示,老师应多与同学们沟通、多为孩子们考虑,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是留住学生的关键。在考核老师的教学情况时,学生的评价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各教学学院院长、主管本科教学负责人,各系主任、各专业负责人, 峨眉校区教务处相关人员,教务处、研究生院、文科建设处相关人员聆听报告。学习会由教务处处长郝莉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