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盯上了儿童剧本杀?

29.10.2022  19:53

  剧本杀没有“”了。近日,一种面向儿童的“剧本杀”游戏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虽同样打着推理解谜、角色扮演的卖点,但多家儿童剧本杀推广机构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一新的玩法更侧重于“寓教于乐”。近一两年,这种新型的儿童“娱乐+教育”方式悄然兴起。

  “儿童剧本杀”面向的年龄群体标准不一,综合多家机构及网络资料来看,“玩家”的年龄段大约在5岁-14岁。一家机构的合伙人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儿童剧本杀”的活动时长约在2.5-3小时,题材有人文历史、少儿财商、自然科学、社交情感等。与成人剧本杀不同,儿童剧本杀通常还在一些绘本馆、图书馆等开展。

  虽打着学习牌,但也有“儿童剧本”被质疑是变相补习。在一些机构的创业内容推广中,儿童剧本也被与K12教育挂钩,贴上了教培机构转型的标签。

  将剧本杀赋予文创属性并非新鲜事,但作为知识的延伸可行吗?“有点像学习机,其实大家买来主要是为了玩游戏”,有分析师认为,从剧本的范围、类型、体验玩法,保护未成年需求等出发,儿童剧本会有很多限制。

  近年来,剧本杀乱象频频引发热议,行业的失序、监管的失位使得一些剧本“很黄很暴力”。沉浸式玩法是剧本杀的一大特点,但与未成年人结合却颇有隐患。对于儿童来说,融入怎样的剧情、扮演怎样的角色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他们今后的价值观。上述分析师认为,从政策上说,目前儿童剧本杀实际上是踩在了监管的灰色地带。

   下沉的剧本杀

  现代青年热衷的剧本杀,进一步下沉至低年龄群体。

  几个小朋友,哪怕素不相识,拿上属于自己的“台本”,凑到桌上就能组成一局。这一玩法与成人剧本杀基本相似。

  但相较成人剧本杀所呈现的血腥、暴力情节,想要展现的悬疑、推理效果,儿童剧本杀的含“”量几乎为零,反之以思想启蒙、提供知识作为主要价值。

  一名儿童剧本杀创业推广人员张桦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儿童剧本杀的基本时常在2.5-3个小时之间,场地包括绘本馆、阅读室、机构教师、会议室、公园、露营地等,剧本涉及人文历史、少儿财商、自然科学、社交情感等。

  但从形式上看,剧本杀这类游戏本身有一定门槛,包括对大量篇幅的阅读,线索、剧情的搭建。对孩子来说,能否玩明白是一个问题。

  “根据孩子年龄去选本,或者根据剧本去招孩子”,就孩童理解能力的问题,张桦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我们都做这么多场了”。其展示的5则剧本简介,以年龄段划分,平均单人阅读体量在2400字左右。她以其中一则剧本举例称,里面包含磁悬浮实验、热胀冷缩实验、小孔成像实验、白磷易燃等知识点,“整个故事也有一个价值观的导向”。

  除按年龄,一些剧本还以年级来划分。“我们走的是对标大语文的系统,比如说一年级有篇课文叫做姓氏歌,我们就有个剧本叫做姓氏争霸,四年级有一篇课文叫做我的城市,我们也有个同名剧本,让小朋友扮演我们的城市形象代言人。”一家位于河南的儿童剧本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凯莉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此外,家庭教育也是一条主线。

  凯莉所在的机构由教培机构转型,但在他们看来,儿童剧本扮演系游戏活动,不属于K12学科教育。他们将产品的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包括校园教育,即填补儿童课外的学习需求,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品牌介绍则提到,剧本游戏是由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老师为青少年量身打造。

  一些关于儿童剧本杀的网络宣传文则称,通过游戏实际要达到的效果是传播知识、启发思维,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识字速度、逻辑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记忆力等。

  事实上,在相关推广信息中,“教培”一词频频出现。本月初,北京一家剧本杀馆就曾被指是某教培品牌语文补习班,伪装成桌游剧本馆补课。“现在有些是打‘培优’擦边球的,把他们的课件和游戏搭配,成为‘剧本杀’”,一名剧本杀创作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担忧,比如设置10道题目,孩子们做游戏闯关,回答对一道题目就过一关,最后不会的最后老师会统一解答。

   准入门槛低

  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儿童剧本杀”正成为创业热词。

  “低成本”、“轻运营”,有的还表示,领取剧本即可随时创业。一些推文还以赠送电子版剧本作为噱头。而低门槛的背后,又暗示着可观的收入。

  何为低成本?以张桦所在的机构为例,他们主打合伙人制。其向中国新闻周刊推荐了2980元的套餐(项目合伙人)和8980元的套餐(高级合伙人),内容分别为3套实体独家升级剧本和30套电子剧本。

  除卖剧本,机构还提供训练营和“陪跑”业务。以一般合伙人为例,21天训练营的价格是6880元,陪跑两个月则要19800元。张桦称,其有5年儿童领域的工作经历,从事儿童剧本杀已有1年半的时间。

  线下活动,有了剧本,还得有场地。事实上,场地所需费用远比剧本高得多。除经营实体店外,“轻资产运营”也是高频的推广热词。

  “轻资产运营其实就是合作,比如说和书店、成人剧本店,借助别人的实体来实现我们的运作。另外,我们也跟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大家一起去挣这个钱就比较简单。”凯莉介绍,机构会提供18个实体剧本,视频复盘PPT,所有道具的链接,以及课程的复盘、测评。除这些外,也会教投资者如何运营、如何引流,“比如怎么和实体店谈合作,如何做爆款。

  “7天的课程,23天的陪跑,全部打包一共是3000多元,我们有相应的一套方案,可以完全复制去做。”凯莉称,即使加上机构的成本,初期的启动成本也相对较低。“对场地方来说,也可以增加客户黏性”,一名曾在绘本馆开展活动的推广商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但他们收费较低,目的是为绘本馆吸引会员。

  “刚开始不建议自己租店面,等培养了一大批家长资源后,再去选址,立马可以盈利”,张桦称,尽管儿童玩家主要集中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但其一年也能铺300场左右,单人价格通常在298元至398元,更高阶的还有980元至1380元,甚至还有每周都参与的回头客。

  “我能让你用一万把这个项目做起来,为什么要花十来万?” 张桦说。

   就是个游戏?

  事实上,面向低龄群体的剧本杀并非儿童剧本杀项目独有。中国新闻周刊咨询了多家位于北京的剧本杀场馆并获悉,尽管选择不多,但也有孩童能参与的剧本。“我们的受众群体从高中生往上较多,但偶尔也会有年纪比较小的玩家”,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推荐的是一则父爱主题的情感本。

  儿童剧本杀的走向无疑备受关注。一方面,沉浸式学习是否系升级版的“过家家”?更关键的点则是,一些剧本声称结合学科逻辑,算不算打监管的擦边球?

  “儿童剧本杀,其实大部分是沉浸剧场,孩子们之间不需要有太多的互动,跟着NPC走遍主题流程就好了。”上述剧本杀创作者表示,这种沉浸也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一些博物馆和景区已经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这种营销套路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要营销的人并不是体验者,而是消费者”,资深文娱分析师张书乐认为,儿童剧本杀产业的逻辑和教培产业有相似之处,如消费的断层、不确定性。

  在他看来,儿童剧本杀其实还是更侧重于玩。他解释称,因为活动的具体体验者是青少年儿童,关键是让他们愿意持续性地体验消费,“比如90年代的学习机热,家长认为可以用来学习,但大多数学生买来都是玩游戏的”。

  张书乐判断,这一新的产品线难以成为风口。一方面,剧本杀需要通过一些较具刺激性的要素吸引玩家;另一方面,剧本杀在运转的过程中较依赖主持人,带着小朋友玩难度更大。此外,青少年、儿童的时间并非很丰富。

  张桦则解释称,主持人引导的部分较少,热身,线索卡搜索等趣味闯关类游戏较多,基本都是动静结合。“我们一直以来强调寓教于乐,但现在没有一种东西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张书乐认为。

  而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参加任何的娱乐和游戏活动,都是一个互相熏陶的过程,具体要看孩子自身的体会,“有的可能从中获得了某种思维,或者有的从小喜欢侦探游戏,爱推理。”但他强调称,这并不能作为一个常规的学习甚至娱乐方式,更不能以学科类培训逻辑进入。

  熊丙奇认为,儿童剧本杀的学科类培训经营逻辑,一个主要层面就是向客户(家长),宣传剧本杀对孩子的阅读、思维、交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提升作用,刺激家长的需求,扩大剧本杀市场。

  他表示,这一运营思维看上去符合市场逻辑。但“双减”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机构通过焦虑营销方式,刺激家长的培训需求,把本属于少部分学生差异化选择的校外培训,演变为“全民培训”,增加家长的焦虑与学生的学业负担。

  他分析称,以这种运营逻辑“培育”儿童剧本杀市场,是想把小众的儿童剧本杀娱乐、游戏,变为所有儿童都热衷参与的娱乐和游戏活动。机构能否有效教育家长都接受儿童剧本杀仍存疑,即使“成功”教育家长,把儿童剧本杀变为风靡的儿童娱乐与游戏,恐怕也会出现行业发展的巨大问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相关规定,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日前,成都市7部门还曾出台剧本杀管理办法,提到要建立内容自审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

  “未成年人娱乐的形式,现在都是严格管控”,张书乐认为,儿童剧本杀实际上是踩在监管政策的灰色地带。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目前,一些相关的创业机构已经不再冠以儿童剧本杀之名,而易之为儿童研学社等。“前期可能是用这种名头达到孵化市场、科普的目的,让更多家长容易接受。”张书乐分析称,儿童剧本杀这一产品后期可能会更名,“想要绕过监管,但估计很难”。

  (文中张桦、凯莉为化名)

  作者:陈威敬

责任编辑:张玉